首页  >  视觉频道
   公众微信:Asxsjz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图片精选(2015.11)   2015年11月27日12:00
  • 赵越趣,27岁,山西孝义人,一个漂亮的准“90后”女孩。2011年与男友的爱情逐渐消逝,最终,俩人和平分手。在此时,赵越趣已怀有身孕,在父母的坚决支持下,一对可爱的双胞胎男孩儿在2012年诞生。虽然家庭不完整,但她也要尽最大努力让孩子能生活的更好。也正是赵越趣这种自强不息的个性和经历,让她在参加黑龙江环球夫人比赛中摘得桂冠。“自打那天起,我就和朋友们就开始主动联系主办方,争取在家乡山西也办一次!”赵越趣说。山西新闻网记者:刘昱 摄影报道
  • 1984年出生的杨百鸽,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山西运城平陆县工作,现在一家商品楼开发企业做销售经理。百鸽的娘家在平陆县坡底乡马泉沟的小山村里,离县城60余公里,是著名的水化柿饼的产地。百鸽父亲杨中刚是村里的柿子大户,现有100多棵树,每到柿子成熟后都要忙活几十天。多年来,杨百鸽不管是上学还是在外打工,每到柿子成熟的季节他都回来和家人劳作。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南志平 胡波 摄影报道
  • 杨润,1981年生,山西省灵丘县人。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推拿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自幼受外祖父影响,接触武术、推拿,大学就读于山西中医学院,毕业后工作于附属医院推拿科,师从于国家级名医孙树椿先生。主编《一招就灵》,副主编《中医学基础》,科技攻关课题 《推拿六步法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研究》。山西新闻网记者:苏航 摄影报道
  • 张师傅,今年51岁,山西忻州人,祖辈以打铁为生,早在清乾隆年间,他的祖先就是当地有名的打铁汉。张师傅从十八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传统打铁,三十多年来他和妻子凭借手工打铁技艺为当地及周边县市锻造各种铁器用具不计其数。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赵延军 摄影报道
  • 在吕梁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有很多山庄窝铺式的小村庄。蜿蜒陡峭的小路、规整干净的土窑洞、破旧不堪的古院落以及淳朴善良的村民,构成了农村留守老人的全部生活。这些小山村常住人口不足百口人,大部分是孤寡老人,他们留守在这偏僻的山村窝铺,常年以黄土地为伴,以农耕秋收为生,以享受大自然为乐。虽然孤独,却有悠闲和快乐。山西新闻特约摄影师:王燕明 摄影报道
  • 山西运城是一个四线城市。摄影师走进运城的大街小巷,把镜头对准了时装店橱窗里的模特。橱窗里一位着内衣的模特站立在灯光的照射下。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指南针 摄影报道
  • 史珩是山西省孝义市“济仁堂”诊所的医生,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身患残疾、不能独立行走,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男人,真的完成了少年时代当医生、济世救人的梦想。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孙燕 摄影报道
  • 吕梁市交城县覃村是“琉璃咯嘣”的原始产地,据记载,交城琉璃咯嘣已有近400年的生产历史,这里生产的琉璃咯嘣因质地细腻、造型美观、色彩斑斓而全国闻名。在交城覃村,琉璃世家“四和堂”的后人高世俊从16岁开始学艺制作琉璃咯嘣,潜心钻研,精心制作,38年从未间断,使得这一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宝贵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侯晋帅 摄影报道
  • 11月24日,受冷空气影响,山西大部分地区出现雨雪天气,局部地区降中雪或大雪。如约而至的大雪悄悄袭来,刹那间各地一片冰清玉洁,一尘不染。屋顶上、树枝头、街道上,满是洁白的雪花,人们穿起了厚厚的羽绒衣,抵挡这寒冷的初雪。而这些景象,也正是摄影人寻找美的驿站,他们用手中的镜头描绘了出一幅幅醉美画卷。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吴继才 袁永平、张晓东、张蕴强、冯帅 摄影报道
  • “双十一”网购狂欢之后,快递业迎来了“包裹潮”。本网特约摄影师夜访山西一物流基地,仓库里的包裹堆积如山,快递员昼夜工作,迎战物流高峰。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张晓东 摄影报道
  • 党生,10月10日上午10时许,被发现于临猗县涑水公园,是一名被遗弃的男婴。通过群众报警,派出所民警到达现场后立即将其送往临猗县民政局救助站,随后又在救助站人员的陪同下送往临猗县人民医院。经过救治之后,小党生目前身体已经渐渐的恢复。儿科主任李金柱根据行医经验判断,党生这是一个早产儿。经过仔细的检查,婴儿身体基本上没有大碍,唯一就是右手大拇指是个并指,只要经过简单的手术即可修复。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指南针 摄影报道
  • 赵红云今年刚满20岁,是山西财经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母亲患乳腺癌于9月初离世。父亲同时患有肺癌和脑瘤,已瘫痪在床4月有余。面对这样的生活,赵红云不得不边上课边打工挣钱接济家里,还要常常往返于太原和阳泉两地。温小芬、齐存柱夫妇了解到赵红云家的情况后,主动将其父亲接到自家颐养院中,免费为其提供寄养服务。温小芬说对赵云红说:“你安心上学,我们照顾你爸。”摄影师:郑雷 李旭瑞 张泉东 摄影报道
  • 今年33岁的张俊琴,吕梁孝义人,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后应聘于当地双语幼儿园。在七八年的努力工作中,她展握了一系列完整的幼教及培养儿童兴趣的方法。2011年她决定与朋友成立了自已的培训中心。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郭建华 摄影报道
  • 王日飞,太原实验晋剧院武生演员。12岁入戏校学戏,16岁登台演出。20年的艰辛努力,使他的艺术不断地登上新的高峰。许多观众称其为“新时期的晋剧笫一武生”。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郭世民 摄影报道
  • 40岁的刘志宇,原是一名普通的下岗职工,从2014年开始涉足养殖业,用所有积蓄在家乡朔城,建成占地128亩的现代化奶牛养殖牧场,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梦。地处塞北的朔州,是我国最早的奶牛传统养殖基地之一,但从去年10份后,受到国际国内环境等因素影响,养殖场鲜奶价格一路走低。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吴继才 摄影报道
  • 肖培飞是阳曲县人,2010年他以专业全省第四的成绩考入国立华侨大学,就读于建筑学院城市规划艺术设计专业。这个“90后”男生凭着对家乡的热爱,毕业后返乡创业,成立“肖张手绘工作室”。 他用画笔勾勒出一幅幅别样的山西图景,并通过明信片、旅游书等载体向外传播,力图在制作本土文化创意产品方面闯出一番新天地。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胡恒源 摄影报道
  • 大同土林,是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杜庄村的一处自然风景区,当地人称之为“石板沟”或“狐仙庙”,是目前华北地区唯一已知的土林景点。本网特约摄影师在初冬时节赶赴这里,将土林中千变万化的黄、白、红三色用镜头展现出来。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张文平 摄影报道
  • 王巧莲,82岁,现居住在我省孝义市,12岁就随父亲到达延安,接受革命的洗礼,是名副其实的“红孩儿”。14岁当兵入伍,从解放太原战役的部队宣传员、卫生员当起,过黄河解放大西北、挺进西南、进入甘肃,并于1952年赴朝参战。1956年转业,成为了一名医护工作者,有一万多个孩子经过她的双手呱呱落地。■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孙燕 摄影报道
  • 黄河、黄土是构成黄土高原人的最重要的生命元素。黄土是黄土高原人家的图腾,是生存的根。生在土里,长在土里,死后葬在土里,黄土塑造了高原人的全部生命,耕耘于黄土播种于黄土,收获于黄土。黄土高原人每一个面孔都历尽沧桑,每一个面孔都流露着一段历史、一段故事……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聂新光 摄影报道
  • 无论多么严寒,总有一种美,就在我们身边,这就是冰窗花。大自然的神奇画笔任由点缀在玻璃窗上,美丽的画卷,瞬间的留影,似羽毛、似椰林、似人形、似漫天星辰、似动物、似田园……形态各异充满诗意。本网特约摄影师,用镜头将冬天最平常也最诗意的冰窗花捕捉下来,让这个冬天也充满了“诗情画意”。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吴继才 摄影报道
标签:山西新闻网 视觉志 图片精选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11月点击率排名TOP20精选稿件。
  ■视觉部投稿邮箱:sxrbsjz@126.com
  ■视觉部主任微信:kingbackL
  ■图片新闻热线:0351-4281473
  ■微信公众平台号:Asxsjz
  ■整理编辑:张春颖 版权声明:视觉志稿件系山西新闻网原创首发稿件,未经授权,任何媒体/个人,严禁转载。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合作微信:kingbackL

少林摄影僧13岁旅居海外 28岁成最年轻住持

俄罗斯芭蕾舞演员的台前幕后

武警朔州:2016警营影像 铁血丹心铸军魂

图片故事:太原工地上的“洋媳妇”

图片故事:90后女纹身师——为梦想坚守

本网摄影师实拍民间艺术——“风火流星

智障女30年寻亲未果 八旬老妪携子照料似儿媳

护士唤醒植物人母亲 北京专家曾建议放弃治疗

图片故事:整形医生15年丰胸4000例 年薪百万

90后海狮驯养员 每天和海狮相处12个小时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