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乡村文化记忆馆——留住历史 记录乡愁|No.1100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阳城县乡村文化记忆馆——留住历史 记录乡愁|No.1100
山西省阳城县乡村文化记忆馆(民俗文化博物馆)位于阳城县凤城镇老窑头村,里面摆放着耕锄、犁、耙等农具,陈列着老茶壶、碗篮、织布机等传统生活用具。(■本期摄影:陈来全)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阳城县乡村文化记忆馆——留住历史 记录乡愁|No.1100
一件件老物件向人们展示着昔日的生活轨迹,置身其中仿佛回到那曾经的岁月,唤起了大家浓浓的乡愁。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阳城县乡村文化记忆馆——留住历史 记录乡愁|No.1100
阳城县乡村文化记忆馆是一家非营利民办公益性文化场馆,成立于2016年,占地4200多平方米,馆内设农耕器具、生活用品、石器石刻、明清家具、古床花轿、太行奇石、根雕等10余个展厅展室,陈列1万余件民俗用品。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阳城县乡村文化记忆馆——留住历史 记录乡愁|No.1100
其中,有大量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用具,种类五花八门,大到石狮子、石碾、石磨、石扇车、铁钎、榔头、纺花车、织布机,小到煤油灯、调料罐、碗、碟,甚至连喂牲口用的铡刀、料槽等农耕用品用具应有尽有。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阳城县乡村文化记忆馆——留住历史 记录乡愁|No.1100
每一件展出的老物件,几乎都是一段历史,都是一个故事,背后蕴藏的是乡村的文化史、文明史、发展史,是乡村历史的见证,唤醒了人们对乡村文化的记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阳城县乡村文化记忆馆——留住历史 记录乡愁|No.1100
自2017年阳城县乡村文化记忆馆向社会免费开放以来,在文化部门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下,利用藏品资源优势,不断完善陈展内容,丰富陈展形式,创新陈展活动,先后举办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鼓书展演活动”“我和我的祖国——寻根系列活动”以及“乡村文化记忆·我的梦——青少年特别活动”等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和青少年前来参观体验。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阳城县乡村文化记忆馆——留住历史 记录乡愁|No.1100
一架古式的织布机,一台古老的石碾子,一盏发黑的煤油灯……仿佛让人们看到了先辈们在纺线织布、在石碾子上磨出了黄灿灿的小米、在煤油灯下读书等等辛勤劳作的场面。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阳城县乡村文化记忆馆——留住历史 记录乡愁|No.1100
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走进这里,对这部记载乡村历史的立体“史书”进行阅读,通过触摸和审视馆内陈列的儿时用过、见过的老旧物件,感受农耕文化深厚的底蕴,重温乡村从岁月深处走来时留下的深刻足迹。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阳城县乡村文化记忆馆——留住历史 记录乡愁|No.1100
让乡村文化记忆馆“活起来”,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让人们守住记忆,留住乡愁,引发人们对家乡的情感共鸣。小切口反映大变迁,不仅受到市民的广泛欢迎,也成为老物件活化利用的典范。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阳城县乡村文化记忆馆——留住历史 记录乡愁|No.1100
目前,阳城县乡村文化记忆馆作为阳城县乡村文化记忆工程示范基地,每天前来参观和体验的市民络绎不绝,让群众在“乡愁”中感悟社会进步,在“记忆”中传承乡土文化,为全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核。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阳城县乡村文化记忆馆——留住历史 记录乡愁|No.1100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