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三代传承 只为中国人端好自己的饭碗|No.1527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粒种子三代传承 只为中国人端好自己的饭碗|No.1527
5月25日,晁贞良(中)正带领科研团队对138种试验小麦进行株高、穗粒数每日测评。作为三代种业世家传人,他始终秉持祖辈 "端牢中国饭碗" 的信念。6月13日三夏时节,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龙兴镇店头村村民郝德娃种植的山西瑞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良星 68" 小麦单产提升项目传来喜讯:经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实打实收测产验收,亩产达773.5公斤,较2021年的735.6公斤增产37.6公斤,这一成果让46岁的公司总经理晁贞良和科研团队备受鼓舞。(本期摄影:高新生)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粒种子三代传承 只为中国人端好自己的饭碗|No.1527
5月25日,该企业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在显微镜下检测麦种胚胎结构。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粒种子三代传承 只为中国人端好自己的饭碗|No.1527
该企业数字化种子库通过智能筛选系统确保发芽率达98%以上,年加工能力超500吨,为店头村郝德娃等农户的增产提供技术支撑,这些微观数据正是 “科技种粮” 的核心注脚。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粒种子三代传承 只为中国人端好自己的饭碗|No.1527
在农机库,农机检测员正在对600余台收割机进行三夏安检。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粒种子三代传承 只为中国人端好自己的饭碗|No.1527
依托远程智能监测系统,公司整合的500余台农机实现耕播数据实时追踪,在娄庄村4000亩基地创造从收割到播种24小时无缝衔接纪录,单日作业效率提升 30%,展现现代农业科技效能。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粒种子三代传承 只为中国人端好自己的饭碗|No.1527
工人在智能分拣线加工麦种。自2016年成立以来,公司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带动全国50余市县,试种托育品种超150个,累计育繁100余万亩,南至海南育种基地、北至新疆种植区均有晋产良种足迹,形成跨气候带育繁网络。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粒种子三代传承 只为中国人端好自己的饭碗|No.1527
收割机与播种机在4000亩麦田呈“梯队作业”,田垄间光伏板与麦浪构成“农光互补”图景。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粒种子三代传承 只为中国人端好自己的饭碗|No.1527
这片基地采用无人机 “一喷三防” 技术,2025年实测 “良星68”亩产773.5公斤,金黄麦浪与智能农机诠释着“藏粮于技”的战略实践。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粒种子三代传承 只为中国人端好自己的饭碗|No.1527
晁贞良正在查看试验麦穗饱满度。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粒种子三代传承 只为中国人端好自己的饭碗|No.1527
他常带领团队跨越南北气候带测试品种适应性,肩挑国家西葫芦育种与山西小麦良种两大联合攻关任务,在失败与成功中打磨 “种子是农业芯片” 的科研信念。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粒种子三代传承 只为中国人端好自己的饭碗|No.1527
娄庄村4000亩、王村2900亩基地麦浪翻滚,智能农机与传统梯田相映成趣。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粒种子三代传承 只为中国人端好自己的饭碗|No.1527
作为国家级配套攻关项目承担方,企业通过“良种+良法”让合作农户年均增收2000元,田埂上的测产记录簿详细记载着100余万亩育繁田的丰收密码。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粒种子三代传承 只为中国人端好自己的饭碗|No.1527
晚霞中农机仍在抢收抢种,作业灯划破暮色如星火燎原。这支由16名专家、70余名大学生组成的团队,正以科技赋能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让三代种业人的“中国饭碗”梦在晋南田野上生根,育繁业务辐射全国50余市县。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粒种子三代传承 只为中国人端好自己的饭碗|No.1527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