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展演“活”当下 文物瑰宝“火”晋中|No.1517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展演“活”当下 文物瑰宝“火”晋中|No.1517
6月14日,在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到来之际,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由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晋中市博物馆、晋中学院美术系承办,晋中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山西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协办的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晋中主场宣传展示活动在晋中市博物馆启幕。(■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张耀宇)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展演“活”当下 文物瑰宝“火”晋中|No.1517
精彩纷呈的非遗展演、琳琅满目的非遗市集,新开展的商代青铜器特展与明清青花瓷特展…… 让参与者穿越千年时光,触摸历史温度,沉浸式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展演“活”当下 文物瑰宝“火”晋中|No.1517
活动现场,各类非遗展演轮番上阵:人扇合一的左权小花戏《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乡味十足的左权民歌《桃花红 杏花白》《打秋千》,雅韵绕梁的古筝重奏《盛世国乐》,余韵悠长的晋剧《渭水河》唱段,还有舞蹈《人说山西好风光》、昔阳拉话、祁太秧歌《偷南瓜》、和顺跑莲灯……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展演“活”当下 文物瑰宝“火”晋中|No.1517
从民俗舞蹈到传统戏曲,从说唱艺术到特色表演,一场场视听盛宴让非遗 “活” 在当下、“火” 出精彩。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展演“活”当下 文物瑰宝“火”晋中|No.1517
非遗市集上,各类传统技艺璀璨亮相。榆次面塑、砖雕、黑陶、剪纸,以土与火、纸与剪为媒,定格艺术瞬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展演“活”当下 文物瑰宝“火”晋中|No.1517
太谷饼、麦秆画、书画装裱,尝舌尖美味,赏传统工艺。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展演“活”当下 文物瑰宝“火”晋中|No.1517
平遥推光漆、白铜器、拾六陶艺,尽显“漆”彩万象与匠心理性。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展演“活”当下 文物瑰宝“火”晋中|No.1517
介休琉璃、芝馨香制香,邂逅琉璃的流光溢彩与香道的悠然雅韵。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展演“活”当下 文物瑰宝“火”晋中|No.1517
灵石王家刺绣布艺,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勾勒生活诗意。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展演“活”当下 文物瑰宝“火”晋中|No.1517
寿阳糖画,一勺糖稀绘就甜蜜非遗。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展演“活”当下 文物瑰宝“火”晋中|No.1517
逛市集、赏技艺、品匠心,把“非遗记忆”带回家。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展演“活”当下 文物瑰宝“火”晋中|No.1517
漫步展厅,一件件青铜重器静静诉说着三千年前的文明对话。吕梁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既有中原礼器的庄重典雅,又具草原文化的豪迈奔放,在纹饰与形制间完美诠释了 “和而不同” 的文明真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展演“活”当下 文物瑰宝“火”晋中|No.1517
龙形觥的灵动线条、方国礼器的独特造型,无不展现着商代边疆地区多元文化交融的壮阔图景。这些青铜瑰宝不仅是技艺的结晶,更是先民智慧与包容精神的见证。当目光流连于器物之上,仿佛能听见黄河奔涌的涛声、看见部族往来的身影,感受到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磅礴气度。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展演“活”当下 文物瑰宝“火”晋中|No.1517
古青花起于唐,盛于元,大兴于明清。在明清青花瓷特展厅,细细欣赏一件件工艺精湛的青花瓷,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展演“活”当下 文物瑰宝“火”晋中|No.1517
它们造型丰富,比例适中;胎质皎白细润,釉面匀净光润;瓷画用笔勾染,线条流畅遒劲,色料渲染匀称,纹样丰富。无不体现着先人们的智慧和工匠精神。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展演“活”当下 文物瑰宝“火”晋中|No.1517
2025年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 “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活动将聚焦青年传承人培养、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科技赋能非遗保护等内容,让非遗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展演“活”当下 文物瑰宝“火”晋中|No.1517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