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为纸 匠心为笔 张建维宋红梅的艺术人生|No.1448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葫芦为纸 匠心为笔 张建维宋红梅的艺术人生|No.1448
“一瓢藏造化,天地一壶中”,葫芦作为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美好的寓意。在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有这样一对结缘葫芦的伉俪——张建维与宋红梅夫妇,他们以葫芦为载体,匠心独运,赋予葫芦新的生命与活力。(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杜爱清)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葫芦为纸 匠心为笔 张建维宋红梅的艺术人生|No.1448
1月6日,走进阳泉矿区的一间居民楼,便可见到张建维、宋红梅夫妇正沉浸在葫芦画的创作中。张老师手持刻刀,在葫芦表面刻、铲、锉、磨,凹凸不平的立体纹路渐渐显现,每一笔都显得层次分明、精致细腻。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葫芦为纸 匠心为笔 张建维宋红梅的艺术人生|No.1448
而宋老师则在一旁,用烙笔在葫芦上绘制年画人物,笔触起伏间,线条流畅飘逸,伴随着缕缕青烟与淡淡焦香,一个个栩栩如生、灵动逼真的人物形象跃然于葫芦之上。墙上高悬的“葫芦张”牌匾,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家庭的葫芦情缘与艺术追求。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葫芦为纸 匠心为笔 张建维宋红梅的艺术人生|No.1448
多年来,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潜心钻研葫芦画艺术,将传统国画与烙画工艺、掐丝珐琅工艺、仿古堆漆工艺等巧妙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葫芦画艺术风格。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葫芦为纸 匠心为笔 张建维宋红梅的艺术人生|No.1448
张建维与宋红梅夫妇分别在阳泉市的两所中学任教,其中宋红梅还是一所中学的一级美术教师。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葫芦为纸 匠心为笔 张建维宋红梅的艺术人生|No.1448
他们的作品不仅保留了传统葫芦雕画的精美与细致,更在立体感和生动性上取得了突破,展现出不拘一格的艺术魅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葫芦为纸 匠心为笔 张建维宋红梅的艺术人生|No.1448
在张建维夫妇的葫芦画作品中,既有脸谱、十二生肖等传统吉祥图案,也有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长城、旗袍等主题作品。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葫芦为纸 匠心为笔 张建维宋红梅的艺术人生|No.1448
他们不仅创作了葫芦工艺摆件,还开发出葫芦手串、葫芦耳饰、葫芦吊坠等新型文创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葫芦为纸 匠心为笔 张建维宋红梅的艺术人生|No.1448
从雕刻、烙画的传统手法到堆漆、掐丝等创新工艺,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他们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葫芦为纸 匠心为笔 张建维宋红梅的艺术人生|No.1448
值得一提的是,张建维夫妇的葫芦画作品在工艺上独具匠心。他们采用仿古堆金工艺,使葫芦表面呈现出金光闪闪的效果;运用冷镶嵌掐丝珐琅工艺,让葫芦画色彩更加鲜艳、图案更加精美;同时,他们还结合彩绘工艺,创作出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葫芦画作品。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葫芦为纸 匠心为笔 张建维宋红梅的艺术人生|No.1448
此外,烙画葫芦也是他们的一大特色,通过烙笔在葫芦上绘制出各种图案,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葫芦为纸 匠心为笔 张建维宋红梅的艺术人生|No.1448
张建维夫妇热爱民间艺术,对葫芦技艺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不断探索创新,将艺术之美融入美好生活,至今已创作出各种葫芦手工艺品1000多件。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葫芦为纸 匠心为笔 张建维宋红梅的艺术人生|No.1448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们的艺术才华和工匠精神,更传递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葫芦为纸 匠心为笔 张建维宋红梅的艺术人生|No.1448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张建维夫妇信心倍增,他们立志用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继续深耕葫芦画艺术领域,把每一个工艺葫芦都打造成精品。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葫芦为纸 匠心为笔 张建维宋红梅的艺术人生|No.1448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葫芦画艺术,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葫芦为纸 匠心为笔 张建维宋红梅的艺术人生|No.1448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