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平定砂货烧制工艺 泥火碰撞出的艺术之美|No.1143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平定砂货烧制工艺 泥火碰撞出的艺术之美|No.1143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平定的砂锅亮晶晶……”上世纪50年代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山西民歌《夸特产》红遍大江南北。“平定的砂锅亮晶晶”唱出了陶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平定砂器,在海内外享有的盛名。(■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杜爱清)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平定砂货烧制工艺 泥火碰撞出的艺术之美|No.1143
说起砂锅,阳泉郊区的杨家庄乡小西庄村几乎是“平定砂锅”的代名词,这里是“平定砂锅”首要出产基地之一,自古被称为“砂货之乡”。在这里,泥与火交融升华,为生活带来艺术之美。而这一根植乡土、传承千百年的非遗手工技艺——平定砂货烧制工艺,更是给村民打开了一片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的广阔天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平定砂货烧制工艺 泥火碰撞出的艺术之美|No.1143
相传小西庄村生产砂货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小西庄村的砂货烧制工艺十分讲究,当地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一擀二压三筛土,四踩五捏六入炉。七煽八杈九熏烤,十分质量十分苦。”其中既概括出了烧制砂货的具体步骤,又展现了砂货烧制过程的严谨与不易。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平定砂货烧制工艺 泥火碰撞出的艺术之美|No.1143
据工人师傅介绍:制砂器的土要采用距煤层20米处的青坩、铝矾土和距煤层15米处的粘坩,再经过一年以上风化晾干才能使用。偎土要将坩子块粒摊在坚硬的石板上用磙碾碎。筛土要用特殊方法,去除铁、铅、镉等杂质石渣,将粉碎后的精料集中备用。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平定砂货烧制工艺 泥火碰撞出的艺术之美|No.1143
踩泥要光脚将原料加水揉和,踩得越久黏性越好,且黏而不粘、既劲道又好伸展。捏制泥坯要反复摔打、揉搓,形成不同的砂货器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平定砂货烧制工艺 泥火碰撞出的艺术之美|No.1143
从一块泥到一个成型的砂货,其间的造型、印花、上釉一系列特别的工艺和技法流传至今,靠的是一代又一代手艺人的口耳相传和匠心沿袭。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平定砂货烧制工艺 泥火碰撞出的艺术之美|No.1143
装火煅烧最考验功夫,工人要把经过干燥处理的坯子放入竖穴式窑炉煅烧,泥坯摆放要不松不密,燃料层次、坯子位置和火候掌握要恰到好处。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平定砂货烧制工艺 泥火碰撞出的艺术之美|No.1143
煅烧窑点火后要向炉内鼓风,炉温保持在1200至1300摄氏度,约一个小时后由经验丰富的匠人察看砂货成色决定停火时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平定砂货烧制工艺 泥火碰撞出的艺术之美|No.1143
熏釉也叫渗碳还原,要用铁制杈棍将烧好的砂货坯子夹入事先挖好的、放有柴草的坑内熏烤,熏烤半小时左右,亮晶晶的砂货就制成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平定砂货烧制工艺 泥火碰撞出的艺术之美|No.1143
如此复杂工序制出的砂器不仅外观闪亮惹人爱,实用性也很强。人们总结砂器有烧饭不变色、煎药不变性、炖肉不变味、煮水无水垢等特点和耐酸碱、耐冷热、透气性好等性能。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平定砂货烧制工艺 泥火碰撞出的艺术之美|No.1143
如今,小西庄村在沿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和古法熏制着色的同时大胆改革创新,开始尝试使用恒温智能控制天然气煅烧技术,使产品质量和产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砂器产品涉及日用品、保健品、工艺品等,在品类、色泽、包装等各个环节有了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平定砂货烧制工艺 泥火碰撞出的艺术之美|No.1143
小西庄砂货以其古朴厚重的文化魅力和超高的性价比成为美名远扬的阳泉特产。通过线上、线下多个渠道,小西庄砂货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和东南亚国家。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平定砂货烧制工艺 泥火碰撞出的艺术之美|No.1143
在中国几千年的砂器文化传承中,平定砂器历史悠久且美名远播。小西庄村人一直从事着传统平定砂器的制作。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平定砂货烧制工艺 泥火碰撞出的艺术之美|No.1143
发展过程中虽经历了不少坎坷,但一代又一代的手艺人传承砂器制作技艺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平定砂货烧制工艺 泥火碰撞出的艺术之美|No.1143
当人们站在狭小的烘干房和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的煅烧窑前,看到砂货匠人忙碌的身影时,不禁会感叹:美器的背后,流淌的是一种让人热血沸腾的工匠精神。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平定砂货烧制工艺 泥火碰撞出的艺术之美|No.1143
这种精神贯穿于选土、调泥、成型、晾干、窑烧、熏制等多道工序之中,是阳泉砂货名扬四海、广受赞誉的根与魂。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平定砂货烧制工艺 泥火碰撞出的艺术之美|No.1143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