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雕传承人 坚守匠心四十载|No.1092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砖雕传承人 坚守匠心四十载|No.1092
王玉亮,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潞城镇上郊村人,1962年出生,从小受家庭熏陶,在父辈的影响和带动下,对山西民居砖雕技艺萌发出浓厚的兴趣。现为陵川县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西民居砖雕)”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12月被晋城市人民政府授予第二届晋城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21年4月被晋城市总工会授予“晋城工匠”提名奖。(■本期摄影:王建军 刘燕虎)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砖雕传承人 坚守匠心四十载|No.1092
王玉亮尊重手艺、潜心研究,从传统的云纹、线纹开始,到花瓶、盔甲,到动物、人物,再到五官、神态;从“梅兰菊竹”开始,到“富贵吉祥”,到“自力更生”,再到“生活幸福”等作品遍布于周边各乡镇的百姓家中。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砖雕传承人 坚守匠心四十载|No.1092
其“窑后雕”的制作工艺受到许多专家和学者的肯定。因其在选材、磨砖、构思、雕刻、上墙等方面具备的精湛技艺、独特构思而成为砖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作品也曾多次获奖。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砖雕传承人 坚守匠心四十载|No.1092
在玉亮砖雕艺术工作室,王玉亮老师做着创作前的准备工作。 今天他要进行传统样式砖雕作品《金蟾献瑞》的创作。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砖雕传承人 坚守匠心四十载|No.1092
王玉亮老师在素描纸上先是轻微折了几下,再用铅笔和直尺在纸上勾出几个点、连起几条线、圈成几个面,这些作为砖雕作品最初设计的点、线、面将在未来数小时内聚合成什么?王玉亮老师了然于心。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砖雕传承人 坚守匠心四十载|No.1092
不一会功夫,一只金蟾的雏形已跃然纸上。很难想像如此灵动的图案竟然出自一双粗糙的大手。而围绕在金蟾身边的数片荷叶形状的边框,仿佛也预示着这件作品将围绕“和和美美、吉庆招财、富贵连连”的主题展开。作为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这样的主题砖雕作品,在历朝历代都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建筑之中。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砖雕传承人 坚守匠心四十载|No.1092
王玉亮老师对作品的反复推敲,精益求精已是常态。经常处在物我两忘,聚精会神、以神达意的境界。此刻,他的神情是专注的。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砖雕传承人 坚守匠心四十载|No.1092
王玉亮老师的工作室就设在自己家里,沉浸在充满生活气息,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仿佛随时随地都能汲取到创作的冲动和灵感。在与画稿的对视和交流中,那只金蟾仿佛已经呼之欲出,与一方荷塘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动静相宜的意境。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砖雕传承人 坚守匠心四十载|No.1092
设计稿画好后,王玉亮老师把之前选取好的青砖置于工作台上,开始着手《金蟾献瑞》的创作。在青砖上的创作过程,大致与画稿过程基本相同。但不同的是要考虑从平面向立体的过度。画出中缝,也就决定了这件砖雕作品的雕刻深度。在只有数厘米的空间内要镌刻出各种层次、各种纹饰,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砖雕传承人 坚守匠心四十载|No.1092
四十年如一日醉心于传统手艺,一把刻刀,一柄瓦刀,王玉亮老师的满头白发是时光浸染的见证,在朴素的岁月里,凿刻着一块块青砖,凿刻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坚韧和匠心。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砖雕传承人 坚守匠心四十载|No.1092
以刀为笔,是技术更是艺术。王玉亮老师将传统砖雕技法完整地传承了下来,又融入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诠释,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金蟾就这样在一刀刀、一点点、俯仰转旋三百六十度的千磨万凿而又小心翼翼的雕刻下逐渐成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砖雕传承人 坚守匠心四十载|No.1092
做一手漂亮的“硬花活”,这些不同大小、形状的刻刀就成了不可缺少的工具。从艺四十年,凿刀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王玉亮老师的初心却始终未曾改变。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砖雕传承人 坚守匠心四十载|No.1092
这一茬茬精心打磨刻刀的过程,也是精心历练自己的过程,有了常用常新的利刃,也就造就了不断更新的艺术追求和艺术造诣。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砖雕传承人 坚守匠心四十载|No.1092
在周边打磨、中层开缝之后,王玉亮老师开始正面的精雕细刻,无论是镂空处还是线条处,耐心与细致都是做好一件砖雕作品不可或缺的。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砖雕传承人 坚守匠心四十载|No.1092
先有大开大合,方能细凿精镂,迸溅起来的砖屑如同时而闪现的一簇灵感。刀凿起落之间,又向成型前进了一步。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砖雕传承人 坚守匠心四十载|No.1092
从一块四四方方的青砖,到一件精雕细刻的作品,需要拂去太多次的碎块砖屑。他习惯了用自己亲手做成的扫帚去清理,扫帚从大到小,换了一个又一个;作品从粗到精,成了一件又一件;时光由远及近,走了一年又一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砖雕传承人 坚守匠心四十载|No.1092
反复磨砺的不仅是案头的《金蟾献瑞》这件作品,还有始终未变的一颗匠心。一件即将成型的作品呼之欲出。追求完美的他,也在前进的道路上逐渐使用上了能够加快雕刻进度,提升工作效率,使作品日臻完美的一些电动工具。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砖雕传承人 坚守匠心四十载|No.1092
经过近六个小时的创作,气韵生动、极富书卷气息的《金蟾献瑞》创作完成。从艺四十余年来,王玉亮老师始终坚持钻研学习,不曾松懈,他的艺术生涯成为工匠精神的精彩注脚。他没有统计过究竟创作出多少件作品,也从未在任何一件作品上留下过自己的名字,他坚守的是初心和匠心,传承的是技艺和文化。一心一意一生,一砖一瓦一刀,在日复一日的敲击琢磨之中,凿出最动人的乐章。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砖雕传承人 坚守匠心四十载|No.1092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