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挥毫泼墨乐享晚年|No.1089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老人挥毫泼墨乐享晚年|No.1089
董福龙,现年70岁,出生于山西省安泽县马壁镇一个农民家庭。受民间传统乡风习俗影响,每到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书写春联在门楣窗棂上张贴,表达喜庆丰收、期盼来年康顺的美好寓意。就在这种年复一年的文化氛围中,他从小就受到熏陶,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己学习书法的兴趣。(■本期摄影:赵文胜 孙秋虎)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老人挥毫泼墨乐享晚年|No.1089
董福龙,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院会员,山西省老年书画家协会会员,安泽县老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安泽县民间手工艺协会理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老人挥毫泼墨乐享晚年|No.1089
1972年,刚满20岁的董福龙参加了工作,在党的培养下,从一名供销系统出纳员逐步成长为乡镇政府负责人、涉农委局领导。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始终坚持笔耕不辍,只要时间容许,就读帖临帖、写写画画。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老人挥毫泼墨乐享晚年|No.1089
起先是由于喜爱,一直自己练习、自己琢磨,多年未曾生疏。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老人挥毫泼墨乐享晚年|No.1089
一直到退休后,他放下繁杂的工作,静心阅读中国古诗词和书法理论知识,他认为,练书法必须打好文学基础,书法是需要写字的,没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就不能写出有内涵的书法。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老人挥毫泼墨乐享晚年|No.1089
在不断积累传统文学的同时,董福龙还大量临摹王羲之十七帖、智永千字文、孙过庭书谱等古人经典书法,他认为:帖是中国书法几千年来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是样板,是精华,是经典!大家都认可的东西,那就是真东西,有真的营养。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老人挥毫泼墨乐享晚年|No.1089
临帖,就要努力搞清哪些是文化传承,哪些为艺术表现,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在临摹中化繁为简,取笔意、重诗情,不取其笔法、墨法,只取其意,以合“意象千里”之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老人挥毫泼墨乐享晚年|No.1089
一件书法作品,从单字、单行的书写到整幅的布置,都贯穿着书法家的审美理想,体现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老人挥毫泼墨乐享晚年|No.1089
在介绍自己的研习创作过程时,董福龙说:“看到好的字帖,以前考虑怎么能把它临好,现在就要对一副字更多的是思考,去思考它的章法、笔意,通过写完这副字给我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把它放到生活中,对生活有何启发,每副字写完都会有一种不同的感受,这些感受无形中充实着我的日常,研习书法使我十几年的退休生活丰满而充实。”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老人挥毫泼墨乐享晚年|No.1089
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印章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是董福龙的印章。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老人挥毫泼墨乐享晚年|No.1089
董福龙在练习书法之余,还对根艺和奇石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那些生动有力的枝条曲线、斑驳多姿的树瘤疙瘩、凹凸起伏的根形纹理、色彩明快的奇石造型中,感悟着“巧藉自然”“天人合一”的神韵,借此不断汲取各方面知识,丰富自己想象的空间,激发创作的灵感。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老人挥毫泼墨乐享晚年|No.1089
董福龙在根艺和奇石创作中特别注重“自然美”,他总是在根艺或奇石固有形态、形象上进行构思塑造。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老人挥毫泼墨乐享晚年|No.1089
他说:根艺要充分尊重根材的自然特征,不能凭空构思塑造,不能像绘画、雕塑、工艺美术那样自由灵活、随心所欲,如果脱离了根材的自然形态去塑造,那就与木雕没有多大区别了。在创作过程中,他无论在去皮去腐、剪裁雕琢、拼接组合等工序,都突出一个“巧”字,尽可能达到自然统一、不露痕迹,努力追求“妙造自然”的艺术效果。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老人挥毫泼墨乐享晚年|No.1089
2021年,董福龙甄选了自己近五年来创作的60余幅书法作品及部分根艺、奇石作品汇集成册,冠名以“无声之韵”,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献礼。他说:“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一辈子受到党的教育和关怀,理应以自己的方式献一份薄礼,来感恩伟大的党和国家。”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老人挥毫泼墨乐享晚年|No.1089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