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传承技艺 千年传统民间工艺重放异彩富农家|No.1084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以匠心传承技艺 千年传统民间工艺重放异彩富农家|No.1084
11月26日,在山西运城市新绛县三泉镇九原山下的义泉村,八旬国家一级美术师、山西省工艺美术师勾世杰老人创办的省校合作企业新绛县世杰拨金漆画研究所,省级非遗拨金漆画技艺市级传承人农民勾克勤和省级传承人勾素勤兄妹在父亲勾世杰指导下,带领数十名农民工艺师加紧为客户赶制“金阁生辉”、“依山秀水”等拨金漆画工艺品。(■本期摄影:高新生)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以匠心传承技艺 千年传统民间工艺重放异彩富农家|No.1084
拨金漆画是中国七千年漆艺民族工艺瑰宝结晶。由于其采用纯金制作,费时费工价贵,宋代之后技艺渐失传。上世纪十年代,出身医药世家却酷爱绘画的勾世杰老人历经十多年搜集、整理和发掘,成功恢复拨金漆画工艺,使拨金漆画技艺重放异彩。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以匠心传承技艺 千年传统民间工艺重放异彩富农家|No.1084
新绛县世杰拨金漆画研究所复兴传统工艺,制作出的漆画图像逼真、线纹圆润,风格古朴、寓意吉祥,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图为勾世杰老人的儿子,非遗拨金漆画市级传承人勾克勤在创作拨金漆画“依山秀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以匠心传承技艺 千年传统民间工艺重放异彩富农家|No.1084
2017年10月,山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失传数百年的拨金漆画技艺重现于美术类非遗项目名录中,而把这一失传数百年的古老工艺挖掘出来的正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勾世杰。目前,勾家第二代勾克勤、勾素勤承袭父亲衣钵,从事拨金漆画制作已有30余年,而勾家第三代人也开始学习这项民族技艺,致力于将拨金漆画发扬光大。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以匠心传承技艺 千年传统民间工艺重放异彩富农家|No.1084
据史料记载,漆画中的拨金工艺最早被发现于宋代出土的漆器上。然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项珍贵的漆画制作工艺曾一度失传。宋代之后,拨金漆画因材料昂贵、工艺复杂逐渐失去了市场,而从事这项技艺的手工匠人们也被迫纷纷转行,至明清以后渐渐失传。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以匠心传承技艺 千年传统民间工艺重放异彩富农家|No.1084
由于史料缺乏、实物难觅,拨金漆画的恢复和传承面临极大困境。如今,这一技艺重现人间,带着历史的厚重和时光的洗涤再次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这一切离不开工艺美术大师勾世杰多年的潜心钻研和匠心传承。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以匠心传承技艺 千年传统民间工艺重放异彩富农家|No.1084
一项工艺的延续靠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勾世杰的一双儿女勾克勤和勾素勤自愿放弃学业跟着父亲学习拨金漆画制作,致力于将这项传统技艺发扬光大。兄妹俩不仅继承了父亲勾世杰的绘画天赋,而且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从处理木料到上漆、砂磨、推光、贴金、拨金……他们跟着父亲一步一步地学习、练习,如今都已成长为优秀的工艺师。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以匠心传承技艺 千年传统民间工艺重放异彩富农家|No.1084
拨金漆画的精髓在于拨金。“等在木胎上贴上金箔、刷上漆后,漆便遮盖了金箔。这时候需趁着大漆未完全干透的时机,以拨刀代笔拨制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这也是最考验画工水平的地方,如果拨深了容易把薄如蝉翼的金箔拨掉,拨浅了效果出不来,拨金工艺的美感就无法展现,必须恰到好处。”为了熟练掌握这一技能,勾克勤、勾素勤兄妹俩仅这一道工序就练了近10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以匠心传承技艺 千年传统民间工艺重放异彩富农家|No.1084
拨金漆画技艺关键是看实际操作,比如随着季节的变化,制作时的一些细节也要根据情况有所变化,不能总是按照一个规则和程式来走。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以匠心传承技艺 千年传统民间工艺重放异彩富农家|No.1084
经验都是一天天积累下来的,其实,技艺就是在每日的实际操作中不知不觉练就的,这个内化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渐渐丰盈他们自己的过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以匠心传承技艺 千年传统民间工艺重放异彩富农家|No.1084
勾素勤认真地说:“拨金漆画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而且整个工艺流程是连续的,一环扣一环,哪个环节出错都不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允许有半点失误,正是凭借这样的工匠精神,这项传统技艺才得以承续、发展,以匠心传承技艺。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以匠心传承技艺 千年传统民间工艺重放异彩富农家|No.1084
传承拨金技艺必须让拨金漆画走下高阁,走进寻常百姓家,在保持艺术性的基础上增强实用性。现在,拨金漆画已经被创造性地融入平柜、屏风等家庭装饰,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以匠心传承技艺 千年传统民间工艺重放异彩富农家|No.1084
勾氏兄妹在父亲的指导下大胆创新画风和技艺,创作出了许多独具风格的作品,产品远销东南亚,为中华文化增光添彩。近年来,当地加大政策扶持、省校合作、公司加农户创建文化艺术园等举措,使全县20多类1800多种传统民间艺术品重放异彩,如绛州澄泥砚、木版年画、拨金漆画等,为2000多农民能工巧匠开辟出振兴乡村致富新路,带动上万名农民家门口靠"艺"技之长,稳步实现增收致富。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以匠心传承技艺 千年传统民间工艺重放异彩富农家|No.1084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