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竹马戏艰辛发展 匠心铸造三晋文化瑰宝|No.1024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寿阳竹马戏艰辛发展 匠心铸造三晋文化瑰宝|No.1024
7月22日,寿阳罕山郭家沟,首届罕山竹马戏艺术节开幕,彩旗飘扬,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田兆云)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寿阳竹马戏艰辛发展 匠心铸造三晋文化瑰宝|No.1024
寿阳竹马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艺术,演员身穿戏装,脚踩一米多的跷子,身套竹马表演戏剧,有《三英战吕布》《虎牢关》等,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寿阳竹马戏艰辛发展 匠心铸造三晋文化瑰宝|No.1024
郭永虎是罕山竹马戏艺术团团长,竹马戏传承的功臣。在这喜庆的日子,他的心情无比激动。为了抢救竹马戏,他经过八、九年的风风雨雨,各种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知道。如今,要展示竹马戏的辉煌,他忙得不亦乐乎。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寿阳竹马戏艰辛发展 匠心铸造三晋文化瑰宝|No.1024
当天,天气虽然下着雨,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竹马戏的表演和观看,八十多岁的郭春马,既是竹马戏的传承人,也是郭永虎的父亲,他看着现在的竹马戏表演,心里十分激动。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寿阳竹马戏艰辛发展 匠心铸造三晋文化瑰宝|No.1024
2014年,郭永虎筹备成立了竹马艺术团,开始抢救濒危剧种——竹马戏。直到2018年,竹马戏走向困境,资金的匮乏,使竹马戏的活动和发展特别受阻。他把家里开小卖部的资金全部贴用于竹马戏,那几年是最艰难的时期,五尺高的汉子讲述时,眼含泪花,可想而知他的艰难和背后的困苦。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寿阳竹马戏艰辛发展 匠心铸造三晋文化瑰宝|No.1024
回想过去几年,为使竹马艺术团顺利运行,小卖部成了竹马戏的道具服装库房,也成为竹马戏活动的起点。郭永虎把全部资金和精力用于竹马戏的抢救发展。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寿阳竹马戏艰辛发展 匠心铸造三晋文化瑰宝|No.1024
竹马戏承载着几百年的艺术,有他独特的动作和姿势。他们没有专门的场地和教学,全靠就地传授,来规范表演。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寿阳竹马戏艰辛发展 匠心铸造三晋文化瑰宝|No.1024
每次竹马戏演出都要化妆,没有专业的化妆室,服装道具库房就承担了这一角色,没有镜子,电动车的反光镜一样解决问题。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寿阳竹马戏艰辛发展 匠心铸造三晋文化瑰宝|No.1024
制作竹马先用竹板圈好骨架,再用牛皮纸裱四、五层,工艺复杂,用时较长,大约需要三十多道工序。小卖部也是郭永虎加工竹马的场地。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寿阳竹马戏艰辛发展 匠心铸造三晋文化瑰宝|No.1024
竹马戏的演员都是来自附近村子的村民,他们平时在家务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营生,顾不上练功,只有演出前后练练手法。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寿阳竹马戏艰辛发展 匠心铸造三晋文化瑰宝|No.1024
每年农历二月二,是传统的红火日子,在当地的古戏台,竹马戏演出也是所有老百姓最期待的。今天演出的是传统保留剧目《三英战吕布》,来看戏的人大部分是本村的村民。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寿阳竹马戏艰辛发展 匠心铸造三晋文化瑰宝|No.1024
竹马戏演出完不等卸妆,他们便抓紧时间开始练功,郭永虎是竹马戏的团长,也是教戏的老师,大部分的活儿,都需要他自己亲力亲为。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寿阳竹马戏艰辛发展 匠心铸造三晋文化瑰宝|No.1024
2019年2月演出准备前,郭永虎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竹马戏运营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面对现实困难的他,想尽办法,咬紧牙关硬挺过去。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寿阳竹马戏艰辛发展 匠心铸造三晋文化瑰宝|No.1024
王师傅是竹马戏的老演员,他对艺术有研究,功夫过硬,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竹马戏演员。每次演出,扮演吕布,他总是早早的过来准备。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寿阳竹马戏艰辛发展 匠心铸造三晋文化瑰宝|No.1024
竹马戏演员都生活得非常辛苦,他们吃苦耐劳,在附近演出时,大家都是化好妆踩上跷子徒步赶往戏台,无论上下坡,如履平地,他们坚信平时练好跷子,演出时才有好的效果。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寿阳竹马戏艰辛发展 匠心铸造三晋文化瑰宝|No.1024
赵翠萍是一位老演员,热爱竹马戏的她肯吃苦,是个优秀的演员,去年非遗进校园演出,有两位女学生对竹马戏非常喜欢,随后跟随她学习。图为赵翠萍帮学生捆扎跷子。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寿阳竹马戏艰辛发展 匠心铸造三晋文化瑰宝|No.1024
不管去哪里演出,这辆面包车,就是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团长驾驶汽车。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寿阳竹马戏艰辛发展 匠心铸造三晋文化瑰宝|No.1024
竹马戏团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摸爬滚打,现在逐步壮大。图为郭永虎团长的两个亲外孙,她们也在学习竹马戏。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寿阳竹马戏艰辛发展 匠心铸造三晋文化瑰宝|No.1024
除此之外,竹马戏作为传统非遗项目进校园,也由当地政府牵头宣传,为发展和壮大非遗竹马戏打下良好的基础。图为郭永虎在校园操练学生。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寿阳竹马戏艰辛发展 匠心铸造三晋文化瑰宝|No.1024
如今,竹马戏艺术节在寿阳罕山郭家沟村举行,雨过天晴太阳红,竹马戏团在经过几年的低谷后,终于展现出寿阳竹马戏的传统魅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寿阳竹马戏艰辛发展 匠心铸造三晋文化瑰宝|No.1024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