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篆刻三十年 方寸之间尽显文化之美|No.1018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潜心篆刻三十年 方寸之间尽显文化之美|No.1018
芦思白,1967年生于太原,当过工人,做过教师,但无论身居何处做何工作,他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却始终如一,三十多年的临池不辍,他扎根传统,自学苦修,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闻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潜心篆刻三十年 方寸之间尽显文化之美|No.1018
他的作品清新脱俗,雅俗共赏,颇受书画名家和作家诗人们的喜爱。图为芦思白刻出来的百福篆刻作品,作品把篆刻福字与传统图案元素有机的结合起来。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潜心篆刻三十年 方寸之间尽显文化之美|No.1018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在选定篆刻作为艺术追求后,芦思白更加忘我地投入到这门融技艺、修养、学识为一体的传统艺术中,并且不遗余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潜心篆刻三十年 方寸之间尽显文化之美|No.1018
因为没有师承,完全得靠自己琢磨研究,他几乎把所有积蓄都买了印谱和相关文化资料,苦记《说文解字》中540个小篆部首,深入研习篆法、章法和刀法,力求达到三位一体的化境。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潜心篆刻三十年 方寸之间尽显文化之美|No.1018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芦思白的处世态度。刻印章第一步,需要把内容定位,以前用毛笔画印稿,现在用铅笔把内容定位即可。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潜心篆刻三十年 方寸之间尽显文化之美|No.1018
所刻的内容定位后芦思白便开始刻印了。一直以来,他为人低调,不擅吹捧,埋头创作,秉承“勤勉自芬芳”的人生信条,所以很少参加展览比赛,但作品却广为流传。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潜心篆刻三十年 方寸之间尽显文化之美|No.1018
芦思白在刻印中,边刻边调整,做到尽量完美。“诗、书、画、印”,被称为中国艺术的四绝。印章一道,始于殷商,兴于秦汉、盛于明清,弘繁于当代。我们所欣赏的篆刻艺术,从表面上、视觉上感受到的是一枚枚朱红的印迹。然而它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渊源,集中表现了中国书法、印学学理、特殊的材质等诸多内容。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潜心篆刻三十年 方寸之间尽显文化之美|No.1018
印章刻完之后,芦思白都会再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行调整。每项艺术的比拼,最终都是文化的比拼。多年来,芦思白刻制的印章方圆兼修,刚柔并济,于静穆安详中潜藏机巧,广为不少文化名人珍爱。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潜心篆刻三十年 方寸之间尽显文化之美|No.1018
印文刻好后,就该边款了。篆刻的边款就像书画作品需要题字落款那样,它是艺术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潜心篆刻三十年 方寸之间尽显文化之美|No.1018
在边款完后,印章就算刻制完成了,检查无异后就可以盖印章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潜心篆刻三十年 方寸之间尽显文化之美|No.1018
印章盖好后,双指按纸轻轻的把印章拿起,观察盖出来的效果。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潜心篆刻三十年 方寸之间尽显文化之美|No.1018
各种型号的刻刀、印泥、印床、小毛笔、浓墨等,这些就是篆刻所需的工具。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潜心篆刻三十年 方寸之间尽显文化之美|No.1018
“这么多年,其实我对书法的研习从未停止,只是人们的印象中我一直都是搞篆刻的,很少会留意到我的书法。”芦思白说。他的书法以篆书入手,书体洒脱自然,沉稳大气,一如篆刻,在他的书法中同样烙印着很深的个人风格。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潜心篆刻三十年 方寸之间尽显文化之美|No.1018
2016年8月,芦思白开设书法篆刻培训班,面向书法爱好者尤其是中小学生推广弘扬传统文化,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教学育人上,做起最基层和最基础的工作。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潜心篆刻三十年 方寸之间尽显文化之美|No.1018
印外求印,闲暇时间,他会到处吸取创作元素。图为芦思白来到古玩市场,从古钱币的文字上提取创作的元素。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潜心篆刻三十年 方寸之间尽显文化之美|No.1018
在芦思白的铁笔刻刀之下,是挚爱与执着。对生命之爱,生活之爱,以及对篆刻之爱。虽然生活艰难,但他在篆刻道路上三十多年孜孜以求,不离不弃,坚守执着,将生命与生活之歌融汇于刻刀下的线条之中,终有大成,令人钦佩。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潜心篆刻三十年 方寸之间尽显文化之美|No.1018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