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非遗高跷 助力乡村振兴|No.100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小学生非遗高跷 助力乡村振兴|No.1005
7月5日,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小学生非遗高跷走兽在该村文化活动广场表演。在人山人海中,表演高跷的小学生们丝毫不怯场,游刃有余。(■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史云平)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小学生非遗高跷 助力乡村振兴|No.1005
据了解,清河镇阳城村既是千年古村落,又是红色教育基地,高跷走兽表演也在从另一个角度助力着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小学生非遗高跷 助力乡村振兴|No.1005
高跷走兽是山西省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庙会文化活动的一种表演形式,盛行于清朝雍正初年,一般出现在规模盛大的庙会活动中。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小学生非遗高跷 助力乡村振兴|No.1005
其表演形式是在历代民间高跷、杂技的基础上繁衍发展而来的,既受戏曲表演的影响,又吸纳了历代高跷乐舞的表演形式,是庙会、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小学生非遗高跷 助力乡村振兴|No.1005
稷山高跷走兽,其传承十分特别。历史上,每个走兽节目,只有一两个传人,绝不外传。20世纪80年代,村里重新办庙会,在许多老艺人的努力下,高跷走兽才得以恢复。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小学生非遗高跷 助力乡村振兴|No.1005
高跷步伐分为走步和碎步两种,走步多是匀速的,艺人脚踩高跷的步伐如正常人走路一般,行走稳健,上下步伐准确,双脚交替步伐跨步大,行走距离多变;碎步节奏比较快,鼓点节奏紧促,多是原地碎步。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小学生非遗高跷 助力乡村振兴|No.1005
高跷走兽表演有多种兽型,兽型多取自神话传说。其兽头和兽身由技术很高的艺人做出模型,用麻丝、麻纸、细绳、细竹、铁丝、布料等缝制和绑缚而成,并涂以色彩,外形威武而精美。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小学生非遗高跷 助力乡村振兴|No.1005
目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村民忙于农务以及展示舞台场地限制等原因,高跷走兽这一民间表演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状况。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小学生非遗高跷 助力乡村振兴|No.1005
为了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从学校中发展这项活动的学生们,进行高跷表演的学生皆在十岁左右,孩子们生龙活虎,天真活泼的演艺,不仅激发了学生对非遗文化的热爱,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小学生非遗高跷 助力乡村振兴|No.1005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