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制大红灯笼迎“新年”|No.922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赶制大红灯笼迎“新年”|No.922
随着2022年元旦和春节“两节”临近,在山西省运城市灯笼产销集散地稷山县稷峰镇杨赵村灯笼产业园上百家灯笼制作专业合作社、灯笼公司、家庭作坊,工人加班加点赶制“两节”订单灯笼,灯笼产业园区大小作坊到处是热火朝天赶制灯笼,红红火火迎新年喜人场景。(■实习编辑:钟菁菁 ■本期摄影:高新生)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赶制大红灯笼迎“新年”|No.922
杨赵村的灯笼制作历史悠久,从上世纪90年代,逐渐由硬灯笼转变为可折叠的软灯笼,用途也由单纯的照明发展为可供欣赏的文化灯笼,杨赵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灯笼产销集散地。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赶制大红灯笼迎“新年”|No.922
近年来,杨赵村采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加工户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发挥农户分散加工的灵活性和合作社集中销售的优势,使全村的灯笼产业走上规范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路子。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赶制大红灯笼迎“新年”|No.922
在杨赵村,随处可见一排排大红灯笼整齐排列,犹如置身一片红色的世界,村里处处是村民制作、晾晒、包装大红灯笼的忙碌场景。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赶制大红灯笼迎“新年”|No.922
杨赵村从事灯笼加工制作的厂子有十几家,加上零配件生产供应大概二十家,近千人。全村每年灯笼产量1000—2000万只,产值近2亿元。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赶制大红灯笼迎“新年”|No.922
进入农闲时节,尤其进入腊月,从20多岁的年轻人到六七十岁的老人,几乎是全村总动员参与到灯笼制作中,仅此一项,村民每年人均能增加五六千元收入。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赶制大红灯笼迎“新年”|No.922
一串串火红的灯笼在为人们送去新春祝福的同时,也成为当地不少村民的“致富灯”。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赶制大红灯笼迎“新年”|No.922
近年来,加工户们积极探索,推陈出新,不断提升技艺,丰富产品种类。制作成的灯笼根据材料不同,可分为铁口、塑料口、绒面、缎面等类型,灯笼面上也会装饰有样式各异的图案或文字。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赶制大红灯笼迎“新年”|No.922
目前村里灯笼的装饰文字采用烫金发泡工艺,相比以前更艳丽、显眼,具有不掉色、不落金等特点。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赶制大红灯笼迎“新年”|No.922
穿钢丝、缝灯面、套灯架、拉金条……一系列制作流程在村民们娴熟的动作下一气呵成。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赶制大红灯笼迎“新年”|No.922
杨赵村的灯笼,质量过硬、样式齐全,所生产的灯笼不仅俏销周边县市,还远销河南、陕西、河北、四川、山东等地市场。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赶制大红灯笼迎“新年”|No.922
2008年,杨赵村的“传统灯笼制作技艺”被列入运城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赶制大红灯笼迎“新年”|No.922
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灯笼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红红的灯笼,不仅可以增加浓浓的年味儿,更让杨赵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赶制大红灯笼迎“新年”|No.922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