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四宝”进校园 品味后稷文化|No.888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四宝”进校园 品味后稷文化|No.888
10月13日,山西省稷山县西街小学开展“稷山四宝进校园后稷文化入心间”为主题的农耕文化、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现场制作麻花、饼子的师傅们,让同学们参与制作,体验到了稷山“四宝”的魅力。(■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史云平)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四宝”进校园 品味后稷文化|No.888
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稷山县是华夏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近年来,稷山县委、县政府依据民间传统优势,全力打造地方区域品牌,“稷山有四宝,麻花饼子鸡蛋枣”,走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富民产业路。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四宝”进校园 品味后稷文化|No.888
稷山饼子(俗称火烧),历史悠久,色泽黄亮,层次鲜明,吃起来脆而不碎,香酥适口,稷山饼子之所以好吃,是因为其从进料源头就开始抓起,使用的是品质优良的稷山面粉,各种辅料也是精益求精。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四宝”进校园 品味后稷文化|No.888
近年来,稷山县全力打造“稷山饼子”品牌,成千上万的稷山人依靠“打饼子”手艺走南闯北,发家致富,让各个地方的人都吃上了正宗的稷山饼子。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四宝”进校园 品味后稷文化|No.888
稷山饼子的声名鹊起,让当地人引以为豪。如今,“四宝”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就体会苦与乐,锻炼和提升动手、动脑能力,过了一把“厨师”瘾。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四宝”进校园 品味后稷文化|No.888
此次活动还请来了传承教授国家级非遗、中华老字号稷山麻花的老师们,相比稷山饼子,稷山麻花的起源更加悠久。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四宝”进校园 品味后稷文化|No.888
稷山麻花的用料和制作技艺十分考究,主要以稷山优质小麦精粉为主料,以无公害无污染的植物油和椒叶、芝麻等8种材料为辅料,并严格按照18道纯手工技艺流程精心制作而成,色泽金黄油亮,味道酥香脆爽。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四宝”进校园 品味后稷文化|No.888
学生们认真的搓着麻花,不仅感受着家乡美味的魅力,还感受着后稷文化带来的力量。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四宝”进校园 品味后稷文化|No.888
孩子们从体验稷山麻花加工制作过程,旨在通过学生观摩体验麻花从面粉到成品的加工生产变化,真正体会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从而感受劳动最光荣的人生价值观。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四宝”进校园 品味后稷文化|No.888
稷山有“四宝”、麻花饼子鸡蛋枣,除了稷山的饼子和麻花之外,还有鸡蛋和大枣,稷山县委县政府近几年提出了以麻花、饼子、鸡蛋、板枣四个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的“稷山四宝”,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加大特色农产品推介力度,让四宝的力量重新焕发了活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四宝”进校园 品味后稷文化|No.888
稷山的板枣也十分代表着当地特色,当地依托地理环境也建造了国家板枣公园,不仅有着板枣的文化,也带动了当地绿色产业发展,从板枣里“吃”出的后稷农耕文化。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四宝”进校园 品味后稷文化|No.888
小学生们通过轮流现场观摩,边学习边实践,孩子们亲自上手,揉面、搓麻花、制作饼子,品尝家乡美味,品味到后稷饮食文化的奥妙,切身领略后稷故里厚重的农耕文化。让蕴含数千年后稷农耕文化的麻花、饼子和板枣,有历史有文化更有灵魂。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四宝”进校园 品味后稷文化|No.888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