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艺人的“琉璃人生” 让传统技艺在现实生活绽放光华|No.841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八旬老艺人的“琉璃人生” 让传统技艺在现实生活绽放光华|No.841
葛原生,今年已81岁高龄。1979年,在太原南郊郝庄公社组建了太原首家琉璃厂。为了弘扬琉璃制作技艺,拜太原苏氏琉璃传承人苏杰为师,成为苏氏琉璃第七代传承人,开始了他四十余年钻研琉璃制作的生涯。(■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闻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八旬老艺人的“琉璃人生” 让传统技艺在现实生活绽放光华|No.841
经过26年的潜心研究,葛原生不仅继承了苏氏琉璃的制作工艺,而且使失传百年的苏氏琉璃“孔雀蓝”重放异彩,为山西琉璃珐华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八旬老艺人的“琉璃人生” 让传统技艺在现实生活绽放光华|No.841
琉璃广泛用于民宅、宫殿、寺庙等建筑,其斑斓的色彩、丰富的造型和制作所需的技艺,使琉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008年,琉璃烧制技艺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原苏氏琉璃是山西琉璃的主要代表,苏氏琉璃始于明朝中期,鼎盛于清代,当时在北京、南京、太原等地的建筑物上随处可见。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八旬老艺人的“琉璃人生” 让传统技艺在现实生活绽放光华|No.841
珐华器是在琉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品种,其釉的配制和成分和琉璃釉比较相似,但是又有不同之处,也就是釉中的助熔剂不同,琉璃釉是以铅为助溶剂,而珐华釉是以牙硝为助溶剂。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八旬老艺人的“琉璃人生” 让传统技艺在现实生活绽放光华|No.841
珐华器的装饰方法非常独特,它采用彩画中的立粉技艺,在陶胎表面上用特制带管的泥浆袋,勾勒成凸线的纹饰轮廓,然后再填入各种颜色的釉料,入窑烧制成功,有突出花纹的别致艺术效果。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八旬老艺人的“琉璃人生” 让传统技艺在现实生活绽放光华|No.841
葛原生珐华琉璃工作室坚守传统底功,在深厚的珐华底蕴沃土上,打造出一件件珐华艺术品。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八旬老艺人的“琉璃人生” 让传统技艺在现实生活绽放光华|No.841
设计和选择器型的和谐吻合,是制作过程中先行的一步。每件作品并非重复与模仿,为了给作品赋予新意,要付出很多心血。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八旬老艺人的“琉璃人生” 让传统技艺在现实生活绽放光华|No.841
珐华造型——堆贴工艺。这是一项传统工艺的大胆探索。将取大悬雕手法,表现珐华的魅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八旬老艺人的“琉璃人生” 让传统技艺在现实生活绽放光华|No.841
配釉是制作珐华的先行官,是珐华的核心技术。在施釉前,葛原生老先生十分注重釉料的精心配置,会备足、备齐所用釉料。这是保障珐华艺术品成功的首要条件。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八旬老艺人的“琉璃人生” 让传统技艺在现实生活绽放光华|No.841
施釉是珐华器制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巧妙地搭配各种釉彩。按照设计初衷,准确地体现釉彩的厚度与色彩的分配,需要熟练地操作。这是一项地道的功夫活。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八旬老艺人的“琉璃人生” 让传统技艺在现实生活绽放光华|No.841
葛老的自信,来自于党的指路明灯,来自于他有一个永不停歇的亲密团队。三十年前,老伴曾是琉璃厂跟随他的配釉大师傅,现在女儿和孙女、外孙女(两个本科生)一家人,个个都是独立创作的骨干。这对葛老是极大的鼓舞。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八旬老艺人的“琉璃人生” 让传统技艺在现实生活绽放光华|No.841
葛原生的珐华琉璃团队是一支老中青齐聚一堂,朝气蓬勃的艺术力量。在葛老的带动下,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攻克目标,具备独立创作的能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八旬老艺人的“琉璃人生” 让传统技艺在现实生活绽放光华|No.841
对葛原生老先生来说,珐华是他的全部,他沉浸在珐华的喜悦、思索和试验挫折的交织中。作为一位老工匠老艺人,他从不满足已有的收获,永不停止在传统道路上求索。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八旬老艺人的“琉璃人生” 让传统技艺在现实生活绽放光华|No.841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