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古县城耗时8年开城 镜头记录蝶变之路|No.824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太原古县城耗时8年开城 镜头记录蝶变之路|No.824
5月1日,始建于1375年的明代太原古县城在历经八年修复后正式开放,开城迎客,风华再绽,城内有国保文庙、省保秦家大院等79处历史文物。(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郝仁喜)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太原古县城耗时8年开城 镜头记录蝶变之路|No.824
说起太原古县城,就不得不先说晋阳古城。2500多年以前,靖国时期修建的晋阳古城。在北宋初期奉太宗命人攻城,经过火烧、灌水,最终晋阳古城变为了一堆废墟。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太原古县城耗时8年开城 镜头记录蝶变之路|No.824
明朝初年,因为平定县城被洪水淹没,所以山西知府与太原知府上报朝廷之后,在晋阳古城的废墟上,建立了新的太原城。如今的太原古县城沿袭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古老建筑格局,如一只头北尾南的凤凰,被誉为“凤凰城”。这里的点点滴滴都是对古代晋阳历史文化传承最有力地证明。图为改造前古城老街的街景,拍摄于2017年5月。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太原古县城耗时8年开城 镜头记录蝶变之路|No.824
改造前,人们悠闲的在街上骑着自行车,从街边的建筑依稀能看清有些民居的建筑风格。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太原古县城耗时8年开城 镜头记录蝶变之路|No.824
古城因整个布局似展开双翅的凤凰,基本框架也就是方方正正一座城四道门,四个城门之间的道路又连接形成了十字街,城内有依方位坐落的东西南北街四个村。从2014年开始,住在古城周边的居民陆续进行了搬迁。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太原古县城耗时8年开城 镜头记录蝶变之路|No.824
附近村民们三三两两地闲聊,被挂牌保护的古民居,属于文物景点,图中的门前老人已有一位离开了人世,见证了这座凤凰城的历史。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太原古县城耗时8年开城 镜头记录蝶变之路|No.824
就要离开祖祖辈辈居住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地方,可谓依依不舍,望着这些拆迁后的景象,房主思绪万千、五味杂陈,这里有他们的童年少年,也有他们的中年,是那个曾经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家。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太原古县城耗时8年开城 镜头记录蝶变之路|No.824
太原县城安置保障房分房现场,人们离开了居住的老地方,畅想着自己的新家,何尝不是对过去最好的告别。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太原古县城耗时8年开城 镜头记录蝶变之路|No.824
八年的修复、改建,星移斗转,日夜兼程,如今现代化建设的速度,让我们得以窥探到明清时期它的原貌,享受太原古县城的变化。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太原古县城耗时8年开城 镜头记录蝶变之路|No.824
据了解,太原市政府启动修复太原古县城,是考古这里的建筑风格,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修复改建。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太原古县城耗时8年开城 镜头记录蝶变之路|No.824
修复后的太原古县城,城墙分东、南、西、北四面,城墙全长3700米,高11米,下宽13米,上内宽7.95米,总建筑面积77000平方米,巍峨壮丽。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太原古县城耗时8年开城 镜头记录蝶变之路|No.824
城墙共计设有城楼4座、角楼4座、望楼36座、魁光楼1座、瞭望楼1座,穿墙门洞6处(共12孔)。城内现存文物建筑79处,被市政府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多达49处。其中,文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墙以石为基,采用梅花丁的砌筑方法建造而成,古朴而威严。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太原古县城耗时8年开城 镜头记录蝶变之路|No.824
古县城内,十字街交叉点延伸出格局清晰的东西南北四条主街,街巷肌理完善,各种业态分布于十字街不同街区,南街以非遗文创、博物馆、展馆为主,北街为山西特色小吃,东街为文庙、进士第、县衙等历史文化景点,西街则以休闲、休憩为主。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太原古县城耗时8年开城 镜头记录蝶变之路|No.824
修复好的古城内,不少实景演出的人员,穿着不同的衣服,在古县城大街上吆喝,为往来古城的游客增添了不少乐趣。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太原古县城耗时8年开城 镜头记录蝶变之路|No.824
有许多人说,这样的古城就是在废墟上新建的古城,但其实并不是,在历史的不断变迁中,总有房屋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发生损坏,而现在尽最大程度还原其本身的样貌,就是让游客们一窥历史,感受太原历史文化的厚重魅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