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用镜头记录扶贫路上的点滴|No.812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摄影师用镜头记录扶贫路上的点滴|No.812
我是山阴宣传部一名摄影记者,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已有30多年,相机不离身已成为一种职业习惯。2019年6月我担任朔州市山阴县下喇叭乡小庄窝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在完成各项帮扶任务的同时,也一直用镜头记录脱贫路上的动人故事,这些镜头下,是村民勤劳勇敢的脱贫事迹和生产生活的感人瞬间。图为贫困户在就近打谷场上晾晒粮食。(■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赵秉功)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摄影师用镜头记录扶贫路上的点滴|No.812
莜麦收回来后,要想吃上纯正的莜面,必须先淘洗、晾干等一系列工序。这是贫困户杨秀珍用土方法炒莜麦,不管何时何地,人们都用自己的方法过好每一天。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摄影师用镜头记录扶贫路上的点滴|No.812
贫困户王月梅老人休闲的时候,用高粱秸秆手工编织生活用品,这些生活用品平日里不仅可以家用,也可以售卖以增加生计。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摄影师用镜头记录扶贫路上的点滴|No.812
贫困户杨海老两口,把土豆打磨后,过滤土豆淀粉,村里的生活就是这样,虽然平淡简单,但是老人们甘之如饴,只要对生活充满希望,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摄影师用镜头记录扶贫路上的点滴|No.812
贫困户张花秋收后,在夜幕中,缓缓而归。平凡的生活中,是老百姓每天生活的缩写,他们在朴实的日子里,过好每一天,就是他们的小小希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摄影师用镜头记录扶贫路上的点滴|No.812
天高云淡,扶贫工作队帮助贫困户戎远胜锄土豆。农活对于村里的每一户家庭都意义重大,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到外地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村里忙农活的人越来越少,有了扶贫工作队的帮忙,家里的重担也有所减轻。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摄影师用镜头记录扶贫路上的点滴|No.812
通过扶贫,小庄窝村也有了半机械化土豆淀粉加工机,老百姓把筛选下的土豆通过机器,加工成土豆淀粉。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摄影师用镜头记录扶贫路上的点滴|No.812
通过扶贫工作队和各级政府的努力,为下喇叭乡小庄窝村贫困山区添加了各种农耕机具。图为村民们检查播种机,准备春播。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摄影师用镜头记录扶贫路上的点滴|No.812
下喇叭乡小庄窝村村支书王秀文,免费为贫困户收割莜麦。用机械化代替人工,不仅仅帮助了村里的贫苦户,还节省了时间,为大家提供了便利。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摄影师用镜头记录扶贫路上的点滴|No.812
小庄窝村84岁高龄的小脚奶奶戎秀莲,身体还硬朗,常常帮助其他贫困户干农活,老人时常望着这片她生长过的土地,这些年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好。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摄影师用镜头记录扶贫路上的点滴|No.812
小庄窝村富裕了,扶贫工作队不定期的为村民带来书刊和报纸,无论识字不识字,都会让老百姓了解更多的外面世界。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摄影师用镜头记录扶贫路上的点滴|No.812
小庄窝村这几年通过扶贫,村民的生活条件好了,新修了进村的水泥路,平时购物有村里的爱心超市,另外还有流动购物车经常进村,解决了老百姓的购物难。图中是贫困户赵景莲和杨桂梅在购物的时候,计算货物价钱。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摄影师用镜头记录扶贫路上的点滴|No.812
乡村的日子是杂乱的,袅袅的炊烟扶摇直上,村里的老人们聚在一起,家长里短,一片祥和,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安逸的微笑。这只是脱贫路上最常见也最平凡的画面,却是人们的生活。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摄影师用镜头记录扶贫路上的点滴|No.812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