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砂器 历尽沧桑的传承技艺|No.743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定砂器 历尽沧桑的传承技艺|No.743
“中华陶瓷奇葩,山西民间绝活”赞誉的正是阳泉市的平定砂器。用平定当地特有的花粘土和白土作原料,烧制出的砂锅、砂壶、砂盆、砂罐等器皿,造型优美、表里光洁、壁薄体轻、耐酸、耐碱、耐热、耐用,在古代就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山西新闻网记者:苏航)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定砂器 历尽沧桑的传承技艺|No.743
平定砂器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实用性。因此,它自诞生以来,其“艺”是在使用中去品的;其“用”则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如民谚所道:“烧饭不变色,炖肉不变味,煎药不变性。”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定砂器 历尽沧桑的传承技艺|No.743
平定砂器极具观赏性,有细砂和粗砂之分,有有釉和无釉之分。其观赏性主要在细砂和有釉砂器上体现出来,并形成独有的风格。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定砂器 历尽沧桑的传承技艺|No.743
做砂器的砖石窑洞又黑又暗,温度很高,常常是尘土飞扬,精致非凡的砂鼎、砂壶、香薰炉就是在不远处的土窑里烧制成型的。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定砂器 历尽沧桑的传承技艺|No.743
烧制砂货的工艺十分讲究,也十分艰苦。平定民间流传着一段顺口溜说:“一坩二压三筛土,四踩五捏六入炉。七煽八杈九薰烤,十分质量十分苦。”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定砂器 历尽沧桑的传承技艺|No.743
“一坩”是精选采挖粘土(坩子),将其运回露天场地风吹日晒进行风化,讲究沉淀一年。“二压”是粉碎坩子块粒,俗称“偎土”。将坩子摊在坚硬的石板上用石磙碾压,在许多村庄内的荒草丛中,常能见到形状独特的圆形石磙。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定砂器 历尽沧桑的传承技艺|No.743
“三筛土”是去掉杂质石渣,将粉碎后的精料集中起来备用。“四踩”是加水揉和,光脚踩泥使之粘性增强,踩得越久越好。“五捏”是捏泥坯,因烧制不同器。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定砂器 历尽沧桑的传承技艺|No.743
平定砂器与中华文明的发展相生相伴,共同发展进步,它记录了从古代人类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与家国思想,积淀着华夏儿女智慧的结晶,并在新的历史时期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定砂器 历尽沧桑的传承技艺|No.743
2009年,“平定砂货烧制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平定县冠窑砂器陶艺有限公司入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2014年,“平定砂器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8年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定砂器 历尽沧桑的传承技艺|No.743
平定砂器造型古朴精致,每件产品都不是用模型批量生产,而是纯手工制作,砂器制品可以用作茶具、餐具、厨具、灶具等。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定砂器 历尽沧桑的传承技艺|No.743
时代在不断进步,砂器制作也在逐步向前发展。如今,这项传承千年的手工将文化与时代融合,将传统与创新结合,让古老的技艺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定砂器 历尽沧桑的传承技艺|No.743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