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遗址考古发掘40年 镜头记录考古专家探寻历史遗迹|No.732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40年 镜头记录考古专家探寻历史遗迹|No.732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村南,面积约280万平方米,是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之一。经考古人员40余年的考古与发掘,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证实了陶寺遗址就是帝尧都城所在,是最早的“中国”。陶寺遗址的发掘、考古和研究,对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尧舜时代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李现俊)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40年 镜头记录考古专家探寻历史遗迹|No.732
1958年,山西考古人员在陶寺村南发现了面积可达数万平方米的史前遗址,陶寺遗址遂被发现,开启了陶寺考古的篇章。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建山西队,开展了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即“夏文化探索”。1963年冬季,又在襄汾县陶寺村南、李庄东南、中梁村东北和沟西村北又发现4处遗址。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40年 镜头记录考古专家探寻历史遗迹|No.732
1978年春季,考古人员在发掘和调查时,发现陶寺遗址内断崖、断面竟然有人的残骨挂在上面,数量不少。此后,一处面积高达4万平方米的墓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考古队发掘了其中的1309座墓葬,当时轰动全国。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40年 镜头记录考古专家探寻历史遗迹|No.732
1978年初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听取山西队的陶寺遗址发掘方案,并批准实施,正式拉开了陶寺考古科学发掘与研究的大幕。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40年 镜头记录考古专家探寻历史遗迹|No.732
陶寺遗址考古的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发现遗址到1978年正式发掘遗址之间,是初步认识陶寺的阶段;从1978年至1985年连续考古发掘的时期;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发现了当时黄河流域最大的城址;从新世纪以来至今,主要有“观象台遗迹”、中期墓地及中期王级大墓、城北夯土建筑基址、手工业区官署基址、宫城及其门址等一系列重大发现。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40年 镜头记录考古专家探寻历史遗迹|No.732
虽然当时是以探索夏文化和寻找夏墟为缘起的,但宏大的墓地发现和发掘,震惊了全国考古界,同时也有了“陶寺文化”的称谓,初步认识了陶寺文化的内涵、特征、年代,对于探讨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古代国家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40年 镜头记录考古专家探寻历史遗迹|No.732
各项研究工作如年代测定、古环境、动物、植物、手工业、食物等等,陶寺先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吃喝拉撒睡等等都全面展开并推向深入,逐渐确立了陶寺遗址为史前一处重要都城聚落的地位。这座与文明先祖“尧”密切相关的圣都被考古人员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40年 镜头记录考古专家探寻历史遗迹|No.732
陶寺遗址经历了四五百年的历史,被考古人员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时期。通过碳十四测年,得出它的早期距今4400多年,实际年代应该较此更早,因此年代上还有待今后新的测年数据来进行校正。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40年 镜头记录考古专家探寻历史遗迹|No.732
“观象台”遗迹是陶寺遗址一项重要的考古发现,它比巨石阵还要早500年,是迄今考古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遗址。史前陶寺人据此制定的历法,是当时全世界已知最缜密的太阳历法,代表着当时天文学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是今天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直接源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40年 镜头记录考古专家探寻历史遗迹|No.732
2012年秋季,联合考古队开始重新钻探“宫殿区”的工作。这一片区域此前也钻探出一些大型的夯土建筑,可能是宫殿一类遗迹,也简单做过发掘,但是整体面貌并没有弄清。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40年 镜头记录考古专家探寻历史遗迹|No.732
2012年10月19日,考古人员发现沟崖断面上明显有一层层的夯土,通过沿沟寻查,发现断崖上有50余米长的夯土层。高江涛马上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因为如此长度或宽度的夯土遗迹存在于宫殿区代表的不是大型建筑基址,就是城墙一类的遗存。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40年 镜头记录考古专家探寻历史遗迹|No.732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山西陶寺考古队领队的高江涛博士,可以说与陶寺遗址十分有缘。1995年在郑州大学时,被调剂成考古专业。研究生期间,正是陶寺城址逐渐现世,重大的发现深深吸引着刚刚走入学术研究门槛的高江涛。2003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而博士实习的地点恰恰就是陶寺遗址。2016年,高江涛博士毕业后,又被分配到了陶寺考古队。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40年 镜头记录考古专家探寻历史遗迹|No.732
考古人员开始追寻夯土的走向,结果100多米延伸出去不见停断。在随后的继续钻探中,一座面积近13万平方米的长方形城墙封闭起来,而它围起来的恰恰是以前被称为宫殿区的区域。通过长达5年的发掘,最终确认了陶寺宫城——目前全国最早的宫城。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40年 镜头记录考古专家探寻历史遗迹|No.732
宫城平面大体是一个长方形,四面原来应该是高高的夯筑起来的城墙,南北约270米,东470米,面积将近13万平方米。城墙复原高度8米以上,墙体为梯形,底部复原宽度10米左右,顶部推测宽约8米。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40年 镜头记录考古专家探寻历史遗迹|No.732
考古大多是野外作业,每年基本都有8到10个月时间在野外工作,各种辛苦不言而喻,它并不像影视作品里描述的那样充满神秘而丰富,反而是枯燥和辛苦。“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问是社科院的,原来是捡陶片的”,就是对考古人的真实写照。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40年 镜头记录考古专家探寻历史遗迹|No.732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迄今已40余年,发掘的面积不足遗址的千分之五,但是这千分之五不仅为我们呈现了四千年前让人叹为观止的神奇观象台、结构复杂的最早宫城宫殿,还让我们得以窥探四千年前古人使用的各种生活用品,而这其中很多已成为“国家宝藏”。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40年 镜头记录考古专家探寻历史遗迹|No.732
陶寺遗址迄今已经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玉器、铜器、木器等各类文物5200多件。在这些众多文物中彩绘龙盘、文字扁壶、鼍鼓、玉兽面、豶豕之牙等重器值得给予特别的书写,这些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之重器”。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40年 镜头记录考古专家探寻历史遗迹|No.732
陶寺都城历经近4500年的沧桑巨变,已面目全非,纵然不能重现辉煌,但可以通过合理的开发与科学的展示。当地将建成一处“陶寺遗址国家考古公园”,包括遗址博物馆,观象台、王墓M22、墓地、宫城及宫殿、城墙剖面等文化遗产景点,以及研学基地,让人们像进入常见的公园一样参观游览,铭记历史,传承文明,穿越4000多年,品学古人的智慧。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40年 镜头记录考古专家探寻历史遗迹|No.732
陶寺遗址历经40年考古风雨,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有着太多的未解之谜。陶寺都城为什么废弃了,人都去哪里了?观象台有12道观测缝,但是1号缝却无节气可观测,它是干什么用的?陶寺遗址直到汉代才有少量人居住生活,期间的将近两千年为什么一直没有人在此居住?这些未解之谜将等待着更多的考古人员和有志之士去揭开。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40年 镜头记录考古专家探寻历史遗迹|No.732
如今,高江涛博士和他的队友们正迎着朝阳、信心满满地奋战在襄汾考古第一线,用辛勤的汗水、超凡的智慧去创造陶寺遗址新的更大的奇迹。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40年 镜头记录考古专家探寻历史遗迹|No.732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