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的五台八大套 活着的音乐“化石”|No.713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传承千年的五台八大套 活着的音乐“化石”|No.713
五台八大套是五台山寺庙音乐器乐曲的一部分,也是器乐曲中最完整的一部分,常在禅门佛事赞偈仪式中演奏。是与西安鼓乐、北京智化寺音乐齐名的中国古老的乐种之一,是活着的“音乐化石”。(■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卢俊华)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传承千年的五台八大套 活着的音乐“化石”|No.713
牛玉堂,五台八大套乐团演奏大师,是牛为贵的五世嫡孙。六岁时,他随父亲学习吹奏艺术,十二岁时成为团里的顶梁柱。如今在当地说起牛玉堂鼓班,没有人不知道,他们吹奏五台八大套大多以事宴为主。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传承千年的五台八大套 活着的音乐“化石”|No.713
牛玉堂精通唢呐、笙、管,兼吹口琴、海笛,发音宏厚饱满,所奏乐曲委婉动听,又气氛热烈,深受听众喜爱。牛玉堂曾多次参加文化部举办的非遗展演,获得专家、学者一致好评。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传承千年的五台八大套 活着的音乐“化石”|No.713
现在,牛玉堂的牛家班大部分是家里人演奏,全家齐上阵,牛家班也成为当地五台八大套有名的演奏团,根据演奏的场景不同,他们穿的演出服也不同。(左一为牛玉堂大儿子,中间为二儿子)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传承千年的五台八大套 活着的音乐“化石”|No.713
全家上阵吹奏五台八大套,是牛家班的一个特色,牛玉堂的媳妇、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在演奏团队中,演奏起来默契十足。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传承千年的五台八大套 活着的音乐“化石”|No.713
五台八大套是五台县土生土长的地方音乐中的经典,是一个大型套曲。一共由八套套曲组成, 每一个最少的有四十多个曲牌,最多的有七十九个曲牌,演奏下来规模宏大,而且曲调优雅。(图为牛玉堂家传乐器。)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传承千年的五台八大套 活着的音乐“化石”|No.713
作为民间乐种,五台八大套最早就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于五台,因为有了学校、有了教程,五台八大套也有了现代的谱本。如今牛玉堂鼓班主要以跑事宴为主,有专家学者称:“他们的演奏基本继承了传统,并在传统上有所创新,演奏水平较高,达到了传承的目的。”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传承千年的五台八大套 活着的音乐“化石”|No.713
八大套曲开始学习时一律用工尺谱,牛玉堂说:“工尺谱没谱子,就是点几个点点,你还得拿着调背。”这样传统的学习方式十分考验人的耐性和毅力,但也激发起了牛玉堂要吹奏好的决心。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传承千年的五台八大套 活着的音乐“化石”|No.713
由于历史原因,五台八大套曾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和破坏,不少乐谱和相关资料散轶,演奏也逐渐消沉。为了系统抢救、保护、传承《八大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台县委县政府针对即将失传的传统音乐八大套,启动“急救模式”,在有关专家及民间艺人的挖掘下,重登历史舞台,再现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风采。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传承千年的五台八大套 活着的音乐“化石”|No.713
五台八大套再现,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适当的创新,结构精致、曲调高雅,让群众更加喜闻乐见,被全国音乐界誉为“民族的高雅艺术”“深厚的文化沉淀”“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瑰宝”。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传承千年的五台八大套 活着的音乐“化石”|No.713
八大套传承至今,从它的曲调里,我们不仅可以直观其实际存在的古代音乐形态,还可看到当今时代,其顺应社会潮流、恢复振兴、蓬勃发展的昂扬态势,这是古老乐种的文化积淀,更是传统音乐艺术在当下的现代表达。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传承千年的五台八大套 活着的音乐“化石”|No.713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