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畔流传千年的神奇民俗——扎马角|No.693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黄河之畔流传千年的神奇民俗——扎马角|No.693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与黄河常伴的岁月中,有不少特色民风习俗因此而孕育诞生。临猗县黄河边上有几个自然村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习俗——“扎马角”,这种习俗原为黄河岸边群众祈雨举行的祭祀仪式,后演变为求吉驱灾的群众性社火活动,它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本期摄影:张路生)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黄河之畔流传千年的神奇民俗——扎马角|No.693
临猗县终年气候温和,平均气温为13.5℃,年降水量508.7毫米,属于典型的干旱地区。古往今来,由于当地气候恶劣,降水量不足以农业发展的需要,所以祈雨活动也成为了当时的头等大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黄河之畔流传千年的神奇民俗——扎马角|No.693
在神汉与巫婆的故弄玄虚之下,雨水当然不会如意降临,于是百姓们便开始自发想方设法祈雨,逐渐创造出了一位被称为“马角神”的神上之神。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黄河之畔流传千年的神奇民俗——扎马角|No.693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在当地人们生产生活条件已经从根本上改善了的今天,“扎马角”这样传承千年的民俗活动,反而流传了下来,这些民俗活动还得到了政府与社会的鼓励与支持,也成为该县的一个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黄河之畔流传千年的神奇民俗——扎马角|No.693
“扎马角”的民俗活动有着很强的仪式感和严格的规范,其活动程序主要有化妆、上马、逗马、下马四个步骤。“化妆”就是参加活动的人们及各种辅助人员,都要按照规程装扮起来,手持各种各样的法器用来表演。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黄河之畔流传千年的神奇民俗——扎马角|No.693
一群铁骨铮铮的硬汉,站在舞台中央,随时准备开始。这是黄河儿女世代相传的信仰图腾,也是千百年来老百姓战天斗地的不屈挣扎。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黄河之畔流传千年的神奇民俗——扎马角|No.693
马角的出场别开生面,威风凛凛的汉子们扭动着身姿,鱼贯而入,他们一手握着近一丈长的鞭子,不断挥舞着,发出“啪”的声响。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黄河之畔流传千年的神奇民俗——扎马角|No.693
接下来就是“上马”了,汉子们用比筷子还粗的钢钎,从口腔内一侧脸部穿过,成为“马角神”。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黄河之畔流传千年的神奇民俗——扎马角|No.693
汉子们猛喝一口矿泉水,仰着头朝着天喷出来,再喝一口,细细地用噙着的水清洗钢钎。锣鼓不知道从何时停止下来,围观的老百姓们鸦雀无声,静待着这一刻,空气中的气味似乎都充满了紧张。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黄河之畔流传千年的神奇民俗——扎马角|No.693
忽的一下,钢钎从面颊斜刺而出,全场掌声雷动,马角手持法器进行各种象征性的表演活动,如给小孩“披花红”(现在大多是给小孩穿一个红背心),给大人系红腰带,边奔跑边用麻鞭抽打众人驱邪,现在还有很多人争着与“马角神”合影照相沾点吉祥,也有人请“马角神”们到家宅院内“踩院子”驱邪镇妖,祈求平安吉祥。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黄河之畔流传千年的神奇民俗——扎马角|No.693
在当地人的心中,“马角神”很受人尊敬,他们被认为是一群勇士,能够以自己无限的勇气为大家祛灾祈福。一般说来,村中村民但凡有婚丧嫁娶以及上梁架屋之事,往往都会第一时间找到“马角神”,他们手持法器舞动长鞭,祛灾镇邪,保佑人们平安吉祥。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黄河之畔流传千年的神奇民俗——扎马角|No.693
每年的春节社火活动,是“马角神”们最忙的时候,因为一年一度的社火表演活动,“扎马角”是重头戏。每逢此时远近的宾客都会慕名远道而来,一睹这千年传承的神奇古民俗,许多游客都会慕名前来观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黄河之畔流传千年的神奇民俗——扎马角|No.693
扎马角民俗是勇敢者的游戏,尽管可能有些许血腥,但当你身处其中,却会隐隐感觉到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英雄的崇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的马角既果敢,又彪悍,也让人无所畏惧。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黄河之畔流传千年的神奇民俗——扎马角|No.693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