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上官村记忆馆——千件藏品传承乡村文化记忆|No.691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南上官村记忆馆——千件藏品传承乡村文化记忆|No.691
位于侯马市东南的南上官村自古以来文化底蕴深厚。2020年,在上级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南上官村启动了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建成了南上官村乡村文化记忆馆。(■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张跟慧)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南上官村记忆馆——千件藏品传承乡村文化记忆|No.691
在记忆馆里,八仙桌、太师椅、青花盖碗、水烟袋、犁、耙、镰、耧、布艺、面塑、剪纸……这些物件承载着历史记忆,彰显着时代印记,闪烁着人性光芒的老物件。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南上官村记忆馆——千件藏品传承乡村文化记忆|No.691
南上官村乡村文化记忆馆经过精心布置,一件件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俗工艺品,将古香古色的展览馆装点的熠熠生辉。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南上官村记忆馆——千件藏品传承乡村文化记忆|No.691
南上官村位于侯马市东南方向,自古以来文化底蕴深厚。自清康熙五十年起,村里就创办了公立义学,足以证明南上官村历来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南上官村记忆馆——千件藏品传承乡村文化记忆|No.691
村里现有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上官狮舞,始于清康熙年间,几百年来,经过狮舞传承人口传身教,流传至今。南上官狮舞表演以精湛的表演技艺,粗犷豪放的演出风格和紧张刺激的场面,受到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南上官村记忆馆——千件藏品传承乡村文化记忆|No.691
在学校的组织下,一群小学生参观南上官村乡村文化记忆馆,他们对狮舞展览馆这一部分非常感兴趣。南上官狮舞2011年被评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至今活跃在侯马市的文化舞台上。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南上官村记忆馆——千件藏品传承乡村文化记忆|No.691
南上官村不仅名人辈出,而且颇具地域特色的晋南农耕文化(耕、种、收、藏、做等)、民间艺术(书画、布艺、刺绣、面塑、剪纸等)、祈福文化(舞狮、锣鼓、皮影、戏曲等)、健身文化(养生、武术、大刀、长枪等),也一脉传承至今。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南上官村记忆馆——千件藏品传承乡村文化记忆|No.691
一位小朋友抚摸着南上官村布艺作品。心灵手巧的中国农村妇女创做出的布玩具,集民间剪纸、刺绣、制作工艺为一体。这种布艺玩具通常以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禽兽、花卉等生活用品为原型,造型典雅考究,颜色简洁明快,形象逼真可爱,天然成趣。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南上官村记忆馆——千件藏品传承乡村文化记忆|No.691
“随着大工业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农耕方式正在加速退出历史舞台,成为记忆。很多极具特色的民间技艺也濒临失传,如果再不进行抢救性挖掘和传承,后人很难清晰准确的了解农耕文明的根脉,将是一个很大的遗憾。”53岁的南上官村村委主任刘春保感叹道。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南上官村记忆馆——千件藏品传承乡村文化记忆|No.691
刘春保经过深思熟虑,把自己抢救保护乡村文化的想法分享给南上官村的党员干部,没想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在上级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南上官村启动了乡村文化记忆工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南上官村记忆馆——千件藏品传承乡村文化记忆|No.691
通过深入开展宣传发动、挖掘整理、收集布展等一系列繁复的工作,投资50余万元的南上官村乡村文化记忆馆落成。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南上官村记忆馆——千件藏品传承乡村文化记忆|No.691
这些都是从老百姓家里征集的老粗布衣服。展出的1000多件藏品,都是从老百姓家里收集的,还有不少村民自愿捐赠老物件。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南上官村记忆馆——千件藏品传承乡村文化记忆|No.691
民间艺术品更是出自本村村民之手,乡村文化记忆馆的建设者,很多都是本村村民,充分体现了村民共建文化乡村的理念。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南上官村记忆馆——千件藏品传承乡村文化记忆|No.691
小学生有组织的游览着记忆馆。刘春保满怀信心地说:“这个馆只是整体规划的一部分,随后我们会成立专门的文化记忆研究小组,继续深入挖掘我村的民间文化根脉,分门别类,系统化地把南上官村的民间记忆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南上官村记忆馆——千件藏品传承乡村文化记忆|No.691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