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一人村 迎来新生活|No.679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原上的一人村 迎来新生活|No.679
薛来明,今年56岁,居住在吕梁市临县青凉寺乡白家墕村,改革开放初期村子里有25口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村里只剩下薛来明一个人居住。深山里生活艰苦,薛来明一人过了五十多年,如今他在政府的帮助下,住在明亮的新房子,有了新的生活。(■本期摄影:刘众民 张学兵 贺秀平)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原上的一人村 迎来新生活|No.679
吕梁山片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也是山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吕梁山中的一些村落,由于自然条件差,曾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原上的一人村 迎来新生活|No.679
由于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结婚难,白家墕村大部分人选择了迁移出去,可也有一部分人因病因残因老因孤等原因,不愿出去,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随着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现在村子里只剩他一人生活。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原上的一人村 迎来新生活|No.679
由于长期的与世隔绝,使得薛来明的生存能力逐步退化,多年来的一人生活,让他的沟通能力也有所下降,其居住的窑洞大门是用树干搭建的,外形看起来像是荒山里的巢穴,完全回归质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原上的一人村 迎来新生活|No.679
据了解,这孔窑洞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由于是土质结构,多年来雨水渗漏,窑顶发生过多次坍塌,他只好堆积了大量树枝,用以支撑洞口上方的土层。可是这样的搭建,并不能起到真正的防护和承重作用。夏天雨大时,依然有泥水滴到地面,居住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原上的一人村 迎来新生活|No.679
薛来明的身体健康,智商正常,但长期的“野人”生活,使得他不懂劳动技能,不善与人沟通,更不敢下山外出打工,主要靠政府给他的救助款生存。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原上的一人村 迎来新生活|No.679
薛来明一个人居住在窑洞内,生活上将就了很多,自己的衣服经常有磨损破损的地方,他就用塑料袋给衣服打补丁,缝不住的就再套一件同样破烂的衣服。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原上的一人村 迎来新生活|No.679
一日做一顿饭,一次要做下一大锅,他做的饭连他自已也叫不上名来,只是将谷子、高梁、挂面、红枣、菜叶等大杂烩起来,一次吃不完,他会把剩饭分几天吃掉。这种饮食习惯,薛来明已经持续了近20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原上的一人村 迎来新生活|No.679
走进窑内,立刻被黑暗挡住了视线。打开唯一通电的电灯泡,墙壁发黑,泥土地坑坑洼洼,可谓家徒四壁。由于常年照不到太阳,屋子里非常潮湿,薛来明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了50多年。常年在村里一人生活,让他甚至四季不分,时间错乱,但一个人守着一个村庄,他仍忙忙碌碌,挖挖山野莱,挑水、砍柴,看似乐此不疲。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原上的一人村 迎来新生活|No.679
不久前,政府帮助他搬迁。将原来的窑洞、院子进行了拆毁。他一人终于从荒山中搬出,有了新的房子,薛来明和以前有了不同的生活,身体也精神了许多。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原上的一人村 迎来新生活|No.679
数年前,白家墕村已经进行了整村迁移。可是还有这么几个人故土难离。尽管村里的生存条件越来越恶劣,薛来明还是选择坚守。但好在现在的他迈出了第一步,搬出了大山。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原上的一人村 迎来新生活|No.679
以前居住的地方没有自来水,全靠一根扁担挑水吃,去最近的水井打水吃,需要一个小时,现在用上了自来水。随着政府扶贫力度的加大,一人村、条件恶劣的一些村的人们陆续搬迁到城镇或条件好一点的村子,迎接他们的不仅有崭新的床铺,明亮的房间,还有充满信心的未来,在政府的有力扶贫下,他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原上的一人村 迎来新生活|No.679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