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花期的“甜蜜”事业|No.666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追赶花期的“甜蜜”事业|No.666
在漫山遍野花儿竞相开放时,总有一群人静静地驻扎在大山深处,他们便是追赶花期的养蜂人,他们所从事的养蜂职业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甜蜜的事业”。(■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李勇)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追赶花期的“甜蜜”事业|No.666
四月的武乡县分水岭乡,杏花漫山遍野竞相开放。来自县内外的蜂农纷纷在208国道分水岭段两旁的大山里安营扎寨,大打蜂蜜采收大战。密集的蜂蜜采集场,成了一幅靓丽风景图,吸引着众多人们的视线。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追赶花期的“甜蜜”事业|No.666
来自湖南衡阳的80后小伙刘国,有着20年的养蜂经验,听闻武乡分水岭有万亩杏花林,去年还举办了杏花节,今年刘国夫妻两个便早早地带着自家120多箱蜜蜂,辗转近1500多公里,经过严格疫情核查登记,选定了这里落脚。他说:“养蜜蜂追花期很辛苦,蜜蜂采花飞到哪里,我们就把家安在哪里。”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追赶花期的“甜蜜”事业|No.666
刘国平日的工作就是挨个儿打开蜂箱盖子,小心翼翼地抽出箱里的蜂蜜板,轻轻地拨开密布板上的蜜蜂,把满是蜂蜜的板子放入分离桶里,把蜂蜜摇好、装瓶。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追赶花期的“甜蜜”事业|No.666
刘国的妻子罗娇在用仪器测量蜂蜜的纯度。罗娇也是80后,平时除了帮忙外,还在各类直播平台做蜂蜜的销售,联系客户和发朋友圈。说到蜜蜂,除了垂涎欲滴的蜂蜜外,大多数人都害怕被蜜蜂蛰。罗娇说,蜜蜂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但是如果蜜蜂认为受到侵犯威胁的时候,就会用蜂刺蛰人。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追赶花期的“甜蜜”事业|No.666
刘国夫妻有着20年的养蜂经验,共有120多箱蜜蜂。“很多人都问我,你怎么都不怕被蜜蜂蛰?是不是蜜蜂都不蛰你们?”罗娇笑着说:“我姨娘是养蜂的,从我记事起就跟着她养蜂了。身为养蜂人,就必须学着让蜜蜂蛰。被蛰多了,也就习惯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追赶花期的“甜蜜”事业|No.666
刘国打开蜂箱盖子,小心翼翼地抽出箱里的蜂蜜板,轻轻地拨开密布板上的蜜蜂。刘国说:“养蜂人只能凭着自己的良心来做。蜜蜂采蜜是随着不同地方的花期飞到不同的地方。每年4月份开始北上追花,每一种蜜都有不同的味道,结晶体也不同,广州从化荔枝蜜比较出名,还有你们山西的洋槐蜜、青海格尔木的枸杞蜜、陕西的枣花蜜、辽宁的荆条蜜等等……”谈到蜂蜜的品种,他们如数家珍,了然于心。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追赶花期的“甜蜜”事业|No.666
“今年由于疫情影响,我们只想直达采集洋槐蜜的地点,一年中洋槐蜜是我们的主打产品,所以就直接来了长治。”罗娇说:“没办法,在外面只能是这样生活,我们出来追赶花期,哪里都生活过,困难也不少。前几天正好赶上了武乡的一场大雪,还有些担心。有时连用水都成了困难,雨水甚至是山里池塘的水都喝过。”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追赶花期的“甜蜜”事业|No.666
刘国夫妻都是80后,20多年来,他们先后去过河南、广东、青海、山西、陕西、辽宁等地,每年4月份开始北上追花。交谈中,刘国说:“在这几千里外的异地风餐露宿,搭起帐篷就是家。”对于养蜂人来说,连夜的搬家最是辛苦,除了旅途的劳顿,还有四处迁徙的漂泊感。为了方便搬家,刘国夫妇的帐篷内只有小木桌、折叠床、燃气灶等简易的家具,外有摇好的几大桶蜂蜜,一排排蜂箱,再无他物。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追赶花期的“甜蜜”事业|No.666
养蜂很辛苦,特别是在追花季的时候,为此刘国通常都会拖家带口,大半年在外漂泊,虽然条件艰苦但好在充实,并且能让客户喝到最纯正的养生蜂蜜。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追赶花期的“甜蜜”事业|No.666
采蜜时节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候,抖蜂、摇蜜、取蜜,虽然累,但心里特别甜。他们相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创造更好的生活。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追赶花期的“甜蜜”事业|No.666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