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条夫妻”手工制作红薯粉条20年 带领33户村民走向致富路|No.654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粉条夫妻”手工制作红薯粉条20年 带领33户村民走向致富路|No.654
垣曲县有个墨山底村,因一座墨山而得名,村里有对夫妻,因加工粉条技术过硬,被大伙称为“粉条夫妻”,丈夫叫柴元,精明能干,妻子徐爱玲,持家有方,从事手工粉条加工已有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来,他们靠自已勤劳的双手,走上了手工粉条加工的致富路。(■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谢东旭)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粉条夫妻”手工制作红薯粉条20年 带领33户村民走向致富路|No.654
致富不忘乡亲贫困户,2014年,夫妻俩各取两人名字的一个字,牵头在村里成立了“爱元种植合作社”,吸收了村里33户村民参与(其中贫困户19户),实行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管护、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大家抱团合作,共同致富,每年加工红薯粉条10多万公斤。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粉条夫妻”手工制作红薯粉条20年 带领33户村民走向致富路|No.654
这十万公斤的红薯粉条,除本地销售外,大多销往北京、天津、太原等地,合作社除了加工粉条外,还有粉面和红薯秧食材加工,通过红薯全身是宝的特点,他们不仅增长了产值,还增加了收入。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粉条夫妻”手工制作红薯粉条20年 带领33户村民走向致富路|No.654
每年的冬季,是他们加工粉条的繁忙时节,需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粉条的制作。首先,要进行打芡,打芡的好坏决定了红薯粉条的质量。将红薯粉加入适量热水调成糊状,再用沸水边冲边搅拌,这时候不能着急,当粉糊呈透明均匀状,易于出丝时即为粉茨,即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粉条夫妻”手工制作红薯粉条20年 带领33户村民走向致富路|No.654
将打好的粉茨,再加入湿淀粉等,即可和面,搅揉成无疙瘩、不粘手、能拉丝、均匀细腻的软面团。柴师傅介绍,现在他们的合作社已经有专业化的流程,前期的和面可以用机器代替,然后由他们再手工揉面,保证粉条的筋道。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粉条夫妻”手工制作红薯粉条20年 带领33户村民走向致富路|No.654
把调好的面团放入漏勺中,漏勺需要架在距水锅水面约40厘米处,然后均匀拍打面团,使之成条状从漏勺中流入水锅,遇到热凝固即成粉条。这时候水要开但不能沸腾,以保证粉条不易折断。柴师傅称这道工序叫做漏粉条。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粉条夫妻”手工制作红薯粉条20年 带领33户村民走向致富路|No.654
在热水锅旁放着一个冷水缸,粉条成型后从热水锅用长筷夹至冷水缸,粉条冷却些捞出,接着需要将这些粉条整齐的盘在竹竿上,以便之后晾晒。柴师傅称这道工序叫做盘粉条。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粉条夫妻”手工制作红薯粉条20年 带领33户村民走向致富路|No.654
盘好后的粉条,要放在屋内晾透。粉条一根根盘放在竹竿上,顺着方向下垂,在窗外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别样的晶莹剔透。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粉条夫妻”手工制作红薯粉条20年 带领33户村民走向致富路|No.654
晾透好的粉条,要放到冷库中冷冻。柴师傅解释说:“不冷冻的粉条便会有粘性,不是很容易撕开,放到冷库中去冷冻一下,便是让这些粉条在解冻之后,不仅可以让粉条一根一根自己分离,也便于之后晾晒,这是我们做好粉条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粉条夫妻”手工制作红薯粉条20年 带领33户村民走向致富路|No.654
冷冻之后再到户外解冻,并再一次清洗粉条,最后进行晾晒。柴师傅介绍说,他们合作社的粉条粗细均匀,吃着耐焖,口感好,这得益于之前打芡时,他们的芡好,晒干后,不易折断,属于纯绿色产品。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粉条夫妻”手工制作红薯粉条20年 带领33户村民走向致富路|No.654
柴师傅看着晾晒的粉条,说道:“我们合作社的粉条货真价实,工艺流程十分精细,从搅面、兑水、漏条、穿杆,到冷冻、水洗、晾晒,合作社里的每个人都对自家的粉条抱以信心。”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粉条夫妻”手工制作红薯粉条20年 带领33户村民走向致富路|No.654
垣曲传统手工粉条以口感筋道、入锅耐焖名扬四方,常常供不应求,十分畅销,引得许多外地客户纷纷前来订购。这几年,平均年产值170万,让每户合作社社员年纯收入在两万多元,带动了全县3万亩红薯种植产业的发展。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粉条夫妻”手工制作红薯粉条20年 带领33户村民走向致富路|No.654
“爱元种植合作社”让大家抱团合作,是村民贫困户依靠合作共同发展,走上脱贫致富的幸福路。每个人都对未来幸福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希望,柴师傅说,以后每个人的生活都会越来越好,大家都会对未来充满期待。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粉条夫妻”手工制作红薯粉条20年 带领33户村民走向致富路|No.654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