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红色收藏家”的爱国情怀|No.621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个农民“红色收藏家”的爱国情怀|No.621
刘存富,今年62岁,山西省国际文化交流画院忻州分院院师、忻州市收藏家协会会员。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自幼喜好书画,尤以收藏为最。40多年来收藏了数万份(件)建党、建国、民风民俗方面的书、画、生活用品等实物,其中以毛泽东为题材的诗、书、报、画、照片等最为丰富,许多照片、像章和书籍十分罕见且珍贵。这些藏品几乎用尽了刘存富老人毕生的精力和收入。 (■本期摄影:陈鹏 李林春)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个农民“红色收藏家”的爱国情怀|No.621
为了更好地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2019年12月26日,刘存富老人举办了“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6周年红色收藏展”。这次展览是他自筹资金借用场馆举办的,展出的藏品都是他多年来收集到的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个农民“红色收藏家”的爱国情怀|No.621
像这样的公开展览,他今年已举办了3次,他说,这些藏品之前从未公开过,现在藏品规模收集的也差不多了,该拿出来了,让人们接受红色教育,多一些对中国革命史的了解,多一些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使得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个农民“红色收藏家”的爱国情怀|No.621
生于1958年的刘存富,经历过国家好多次重大政治运动,也亲眼见证了国家在一步步富强,民族复兴的梦想一步步成真,感慨如今生活的幸福美好,荣耀感、幸福感溢于言表,他说:“这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一代代领导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结果。”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个农民“红色收藏家”的爱国情怀|No.621
“过上好生活了,我们不能忘本啊”,老刘由衷地说:“我们所享受到的一切美好,都得感谢党,感谢那些为人民舍生忘死的革命先辈,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每每说到这些,老刘总是难掩激动的情绪,眼里会不由自主泛出热泪。为了不让人们看出来,他总会适时地戴上墨镜掩饰一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个农民“红色收藏家”的爱国情怀|No.621
老刘在村里人眼里是个多才多艺的“利索”人,从小就爱好写写画画,年轻时就是村里“吃香”的能干人,村里的板报、标语等都是老刘来写来画,村民们家里需要写个对联、画个照壁等,老刘也是有求必应。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个农民“红色收藏家”的爱国情怀|No.621
老刘的家里到处都是他亲手画的作品,这一幅是他给外孙画的画像,对于这幅画像,老刘更是珍爱有加,时不时的就会去看看,擦抹擦抹。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个农民“红色收藏家”的爱国情怀|No.621
住宅的二楼是老刘专门拾掇出来做书房和藏品库房用的,只要稍有空闲,他总会躲到楼上整理藏品。老刘说:“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熟悉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我觉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个农民“红色收藏家”的爱国情怀|No.621
二楼的第一个屋子当中摆放着一幅手绘的毛主席画像,这是老刘亲手绘制的油画,画像前有参观者敬献的一支鲜花,还有一壶茶水,老刘说毛主席喜欢喝茶,值得纪念的日子,他总会为毛主席沏一壶茶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个农民“红色收藏家”的爱国情怀|No.621
藏品室内的一面墙上挂着一个他收集来的五六十年代的挂历牌儿,上面的日历撕到了1976年9月9日,那是毛主席逝世的日子,老刘说,这是一个伤心的日子,我们世世代代都该记住这个日子。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个农民“红色收藏家”的爱国情怀|No.621
历经几十年的收集,老刘收集来的藏品无以计数,通过日复一日的整理,目前登记造册的已达上万件,可仍未整理的藏品依然数量巨大。他说,这辈子有的干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个农民“红色收藏家”的爱国情怀|No.621
规格不一的毛泽东塑像、大大小小的像章、各种各样的旧书籍等,这些藏品每一件老刘都十分心爱,十分珍惜,每一件都能打开他的话匣子。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个农民“红色收藏家”的爱国情怀|No.621
对于老刘来说,收藏不单单只是收集藏品,更主要的还是通过藏品来学习,来了解历史,了解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体会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个农民“红色收藏家”的爱国情怀|No.621
老刘说,近一段时间,他又迷上了《毛泽东选集》,虽说没念多少书,但他想努力读懂,他认为,里面的道理读懂了就明白很多事理了,毛主席的每句话都是真理,啥时候都有用。不止是过去和现在有用,即使很多很多年以后还会有用。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个农民“红色收藏家”的爱国情怀|No.621
老刘有个遗憾,自己始终不是共产党员,他说,共产党员不好当,需要很高的品德,他觉得自己还达不到共产党员的标准,但一直在努力,让他高兴的是,儿子已经光荣的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员。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个农民“红色收藏家”的爱国情怀|No.621
长期的收藏耗费了老刘很多的资金,据他粗略统计,已经花费了30多万元,这对于一户靠种地为生的农民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一笔数目。收藏界有个“以藏养藏”的行业生存法则,但老刘实在舍不得卖出自己的任何一件藏品,他觉得,他这些藏品都是自己的心头肉。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个农民“红色收藏家”的爱国情怀|No.621
老刘说,这么多年,老婆跟着他吃了不少苦,虽有怨言,但也能够支持他,他说他很对不住老婆和孩子们。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个农民“红色收藏家”的爱国情怀|No.621
听说邻村有户人家有他感兴趣的老物件,老刘又急匆匆地赶去了。老刘有个短期计划,想继续跟老婆儿子商量一下,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拿出些钱来购置一些像样的展架展柜,尽早建立个供大家学习参观的、像样的家庭展览室,成为大家接受教育的“红色教育基地”。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个农民“红色收藏家”的爱国情怀|No.621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