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岁农民年制作板鼓万余个 年销售百万 现成市级非遗传人|No.61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49岁农民年制作板鼓万余个 年销售百万 现成市级非遗传人|No.615
高春明,今年49岁,是稷山县太阳乡白池村人,由于自幼跟随父亲高建罡看戏、唱戏、敲板鼓,所以他也逐渐对戏剧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从运城地区艺术学校毕业后,便回到家乡秉承父业,一边务农,一边随父亲高建罡从事板鼓制作,在他的努力下,现在板鼓制作技艺申报成为第五批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他也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史云平)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49岁农民年制作板鼓万余个 年销售百万 现成市级非遗传人|No.615
推开高师傅的家门,伴随电锯和榔头的击打声,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有序摆放着的木料,这些都是用来加工板鼓的,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年四季高师傅天天在家中带着家人和本村3个农民赶制板鼓。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49岁农民年制作板鼓万余个 年销售百万 现成市级非遗传人|No.615
2000年到2007年板鼓市场销售遭遇了困难,由于无法维持,就关了门,靠着种地和外出打工为生,2008年文化市场渐渐复苏高师傅才又因板鼓再次创业。高师傅正在从加工好的木料堆里挑选着合适的木块,准备组合加工,据他介绍,制作一个板鼓需要五块“八”字型的木料。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49岁农民年制作板鼓万余个 年销售百万 现成市级非遗传人|No.615
由于市场供不应求,手工制造难以大批量生产,高师傅一家人全年都在忙着制作板鼓,远销北京、广东、西安、上海、河南等地,满足了各个剧种对板鼓的音色和音高的要求,得到各专业团体的高度评价和赞誉。图为挑选好木块,高师傅先要在电刨床上对木块进行刨平处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49岁农民年制作板鼓万余个 年销售百万 现成市级非遗传人|No.615
透过板鼓孔可以看到,高师傅正在对木块的平面进行刨整,确保每个板鼓木料的质量。高师傅说自家的板鼓制作技术是家传,听爷爷说是祖上传下来的,他毕业后回到家里,便开始跟上父亲学做板鼓。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49岁农民年制作板鼓万余个 年销售百万 现成市级非遗传人|No.615
据高师傅介绍,过去父亲使用粘接的胶是用传统胶锅熬制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他们现在已改用专门粘接木料的白乳胶了。自家的板鼓由于是纯手工制造,质量十分好,很受专业音乐人的喜欢。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49岁农民年制作板鼓万余个 年销售百万 现成市级非遗传人|No.615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民族文化的投资,政府采购乐器无偿配发给基层群众,现在青少年学音乐的增多,也增加了市场销售。今年72岁的高大妈,对板鼓的每道制作工艺都很熟悉,观看儿子的组合会提出自己的建议。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49岁农民年制作板鼓万余个 年销售百万 现成市级非遗传人|No.615
车床上刨花飞舞,声音隆隆,工人正在对初次成型的板鼓进行精密加工。为的是板鼓的发音孔大小,以及板鼓的内侧光滑度,这些都需要精准定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49岁农民年制作板鼓万余个 年销售百万 现成市级非遗传人|No.615
板鼓在各大戏剧剧种中都有广泛使用,他们做的板鼓用的是当地的硬杂木,如榆木、槐木、椿木和枣树等木料,适用于蒲剧、京剧、豫剧、秦腔、梆子等地方戏曲的伴奏,规格大小不一,精度要求也不同。图为工人需要用卡尺进行测量。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49岁农民年制作板鼓万余个 年销售百万 现成市级非遗传人|No.615
另外一个加工车间,半成品的板鼓堆满了房间,高师傅正在认真的用飞燕刨对板鼓的边缘进行整修。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49岁农民年制作板鼓万余个 年销售百万 现成市级非遗传人|No.615
制作板鼓使用的鼓皮全是从南方采购的水牛皮,高师傅说这种皮回来后要用水泡制一段时间,软硬程度要合适,鼓皮薄厚也需要讲究,在阳光的斜射下,水牛皮透过光线格外耀眼,这是构成一个板鼓最重要的部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49岁农民年制作板鼓万余个 年销售百万 现成市级非遗传人|No.615
这种水牛皮比一般的皮厚,大概有十几毫米,薄厚不同,制作出来的板鼓声音也有所不同,其发出来的声音高低也不一样。泡制好的鼓皮需要刨皮,为的就是应对各个剧种的要求,对皮的薄厚进行处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49岁农民年制作板鼓万余个 年销售百万 现成市级非遗传人|No.615
一切准备就绪,高师傅对板鼓进行蒙皮,使用的这些工具都是这么多年不断改进的,以前固定用的是绳子,由于绳子的伸缩性大,板鼓的声音达不到标准,现在换成用千斤顶进行加力,他拿着鼓锤边加力边听声音。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49岁农民年制作板鼓万余个 年销售百万 现成市级非遗传人|No.615
成品车间里,打眼的,钉铆钉的,锯皮的,工人们各干其事,高师傅对每一个成品板鼓都要亲自把关,保证符合每一个客户的需求,从过去一年制作6000余个板鼓,到现在万余个,高师傅越来越懂得这一传统技艺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传统板鼓制作技艺,2018年,他把板鼓制作技艺申报成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第五批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49岁农民年制作板鼓万余个 年销售百万 现成市级非遗传人|No.615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