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点亮太原文博会 以传承致匠心 展现传统之美|No.613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点亮太原文博会 以传承致匠心 展现传统之美|No.613
12月5日,第四届山西文博会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正式开展。山西大量的非遗项目在此相聚,众多的非遗传承人在此展示悠久的技艺。因其珍贵,非遗需要传承;也因其脆弱,非遗传承更需要创新。山西省高平县的许保太老先生今年已经71岁了,他做戏剧盔头和道具已有62年,是“许氏盔头”的第三代传人,同时也是这门技艺的市级非遗传承人,自爷爷辈起,这项制作技艺已传承了160多年。从小就接触到戏剧盔头的他,让他也从小特别爱看戏,在做这些道具时,更加注意盔头道具的审美性和实用性,精巧灵动,经久耐用。(■山西新闻网记者:王琪 苏航 ■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李鹏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点亮太原文博会 以传承致匠心 展现传统之美|No.613
在文博会展上,许老先生的盔头引起了许多年轻人的兴趣,尽管年岁已高,但是面对他们,老先生还是非常耐心的帮他们带上盔头,给他们讲解盔头的制作和用处。他说:“得先让年轻人感兴趣,才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投入进来,喜欢戏曲,喜欢戏曲道具。”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点亮太原文博会 以传承致匠心 展现传统之美|No.613
据许保太老先生介绍,他会做100多种盔头,太监帽、内相帽、宫娥帽、太师帽、帅盔、龙凤冠······最普通的盔头制作需要两三天,是个慢工细活儿,最考验的是人的耐心,41道工序后才能制作成一个完整的盔头。身着朴素的许老先生,凭借着他的技艺让这些戏曲道具重获新生,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了解其中的历史,他触摸到的不仅有历史的风烟,传承的更是手艺的温度。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点亮太原文博会 以传承致匠心 展现传统之美|No.613
12月6日,第四届山西文博会上人头攒动,48岁的盂县巧妇,把红纸对折,用一把剪刀、一双巧手上下翻飞,不到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就完成了。有着30年剪纸经验的她,曾剪过上万幅作品,如今,她的盂县剪纸已经成为市级非遗项目。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点亮太原文博会 以传承致匠心 展现传统之美|No.613
现在,她成立了谢变良剪纸艺术工作室,剪纸作品取材也多源自农村生活,反映民俗民风、百姓生活、民间传说等,十分具有地域特色。谢变良说:“希望借助文博会这个大平台,可以让传统的剪纸艺术在传承、保护、交流、发展的同时,给传统工艺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将剪纸这一民族瑰宝一代代传承发扬下去。”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点亮太原文博会 以传承致匠心 展现传统之美|No.613
剪纸作品,每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的特色,在临汾展区的,曲沃剪纸传承人鲁艳芳也拿着剪刀,精巧施技,剪出一个个鲜活的作品,让观展群众感受到了剪纸作品的独特魅力。如今的鲁艳芳已经是曲沃县剪纸协会的会长。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点亮太原文博会 以传承致匠心 展现传统之美|No.613
鲁艳芳原来是曲沃县里村镇文敬村的一名妇女,自幼酷爱绘画,尤其擅长剪纸。每逢传统节日,她都会在紧张而又繁忙的劳动之余,即兴剪出一些寓意深刻、艺术上乘的作品,她的作品紧扣时代脉搏,展现时代精神,表达人民群众对当今幸福生活的热爱。2010年,鲁艳芳被授予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点亮太原文博会 以传承致匠心 展现传统之美|No.613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面塑,是山西的一种代表性面食艺术,过去的面塑艺人,大多挑担提盒,走乡串镇,捏出的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如今,虽很难再见到走街串巷的面塑艺人,但面塑却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艺术殿堂。苏栩是隰县面塑的代表性传承人,在他的手下,一个个面塑人物像是赋予了灵魂。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点亮太原文博会 以传承致匠心 展现传统之美|No.613
苏栩在面塑艺术上学习探索已经有十九年了,他学习过多种捏制工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近两年,他义务教授国内外千余名学生学习面塑,并传授面塑作品的捏制过程,不仅介绍了中国面塑博大精深的内涵,同时还传承非遗面塑艺术。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点亮太原文博会 以传承致匠心 展现传统之美|No.613
展台上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塑戏剧人物、古装传统人物、神话佛像人物,精致传神,给观展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核桃壳里也能展现一个逼真清晰的面塑人物,其精湛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点亮太原文博会 以传承致匠心 展现传统之美|No.613
在朔州展区里,山西省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师、朔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彭甫召正在用手中的小刻刀在鸵鸟蛋上雕刻,刻刀在蛋上“飞旋起舞”,雕刻出的形象生动传神,活灵活现,既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又有复杂精妙的图案,不仅融入了他的想法,还增加了蛋雕的观赏性。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点亮太原文博会 以传承致匠心 展现传统之美|No.613
忻州展区里,泥塑作品《八音会》,让不少观展者连连称赞,这是由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王云生创作。王云生,五台县阳白乡王家庄村人,祖传四代从事佛教彩塑艺术的研究和制作,是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他的作品塑造了八个民间响乐手围着旺火进行演奏,展现了山西民间风俗,真实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体态。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点亮太原文博会 以传承致匠心 展现传统之美|No.613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