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院落的“门帘”记忆|No.608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农家院落的“门帘”记忆|No.608
帘,在建筑中的作用是“隔”,隔中有透,实中有虚,静中有动。因此,关于“帘”的成语。帘后美人、帘底纤月、帘掩佳人、帘卷西风、隔帘双燕、掀帘出台等等,没有一件不叫人遐思。如今,摄影师将镜头对准寻常百姓家的门帘,记录下生活中这一道缤纷迷人的景致。(■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齐文辉)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农家院落的“门帘”记忆|No.608
在农村,最常见的门帘便是这种自制的棉门帘。这种门帘厚实耐用,有着遮风保暖的作用。这种纯手工制作的门帘,其设计和缝制均来自农民自己,所以样式符合老一辈人的审美。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农家院落的“门帘”记忆|No.608
这种门帘多用旧衣服做成,现在人们的衣服穿不烂就过时了,不穿了,所以门帘的材料可谓是“零成本”。用旧衣服做成门帘,既把废旧的衣服综合利用,又能变废为宝,减轻负担,节约成本,经济实惠。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农家院落的“门帘”记忆|No.608
很多门帘配有图案和文字,使之图文并茂。这些简单的图案以及文字多有恭贺、祝福、吉祥之意,每家每户门帘的不同造型带来了不同的艺术欣赏。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农家院落的“门帘”记忆|No.608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一种原始而简易的古老民居,是先民穴居生活的写照,窑洞的最大特点是冬暖夏凉。而门帘是窑洞的绝好“搭档”,冬季里挂上棉门帘可以更好的发挥窑洞的保暖功能。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农家院落的“门帘”记忆|No.608
天气转暖后,很多农家门口会挂起布门帘,有的布门帘上还绣有漂亮的花纹图案,这些漂亮的图案往往展示着女户主的灵巧手艺。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农家院落的“门帘”记忆|No.608
农村的居民都拥有着自己的院落,在夏天,蚊蝇较多,屋门敞开,蚊蝇就会往屋里钻。吃了苍蝇爬过的食物或被蚊子叮咬,易传染疾病。所以一入夏,家家就在门上挂上竹帘,防止蚊蝇进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农家院落的“门帘”记忆|No.608
竹帘是由竹篾条和小线编制而成,篾条之间有缝隙通风。竹帘是百姓们过夏的必备之物,在炎热的夏季,家家户户都离不开一个清凉透气并且能阻挡蚊蝇的竹帘。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农家院落的“门帘”记忆|No.608
走进农家院,掀起门帘,映入眼前的是大红底色的门神以及吉祥对联,两侧泥土墙面上的“福”字令人倍感温馨。在门帘的点缀下,农家院落的传统美更加突显。村里人将院子打扫的干净利落,用勤劳的双手打造出了美好家园。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农家院落的“门帘”记忆|No.608
门帘的魅力,在于它遮隔空间的同时,还能装饰美化家居环境。这些图案简单而质朴,却与农家房屋相得益彰。安静的窑洞粗犷中带着质朴,展示着原始的幸福。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农家院落的“门帘”记忆|No.608
古代上档次的门帘很多,比如水晶帘、珠帘、绣帘等,这些叫法都是当时人对帘子的美誉。农家的门帘虽然没有这么精美奢华,但是种类却同样不单一,除了棉布帘、单布帘、竹帘外,随着现代工业的进步,纱帘也是农家夏日的必备。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农家院落的“门帘”记忆|No.608
一层窟窿眼儿稀疏的薄薄的塑料纱布,有着通风的作用,这样房间就不会很闷热。帘子的材料虽然非常廉价,却既可以挡住蚊虫,又可以让凉风长驱直入进屋子来。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农家院落的“门帘”记忆|No.608
一些人家用剪刀将缝合衣服的线条拆剪,将布料整理好,一刀一刀的裁剪出来,就这样旧布料通过他们的双手变成了独具特色的门帘,对于布门帘,老一辈人都有着很深的记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农家院落的“门帘”记忆|No.608
对于一般农家,门帘是实惠也更需要的。即使是生活简朴的人家,哪怕只是用便宜的布做的门帘,也是要准备的。在上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不少人家用塑料线绳和玻璃珠子穿成珠串,编成帘子;还有用旧挂历捻成一小截一小截,就像炮仗里的小鞭差不多大小,用线穿起来,挂历的彩色变成了印象派的斑驳点彩,很是流行一阵。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农家院落的“门帘”记忆|No.608
如今,这些质朴的门帘似乎只是农家院里才有的风景,人们搬进了楼房里,这样的帘子渐渐被淘汰在历史的记忆里了。弄件窑洞前挂着的帘子,风摆悠悠的样子,展示着独特的农家风情。如今,这些景象越来越少见了,时代的变化,帘子只是其角色之一。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农家院落的“门帘”记忆|No.608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