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泥塑”传承人 用泥巴重塑生命与灵魂|No.591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阳泥塑”传承人 用泥巴重塑生命与灵魂|No.591
刘波,1982年出生于山西省襄汾县邓庄镇邓庄村,年幼时爱好写画、喜玩泥巴,受当地“陶文化”的熏陶,打小就与“平阳泥塑”结下了不解之缘。2003年9月考入了北方民族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拜著名陶艺家李五奎先生和著名泥塑大师于庆成先生为师学习陶艺和泥塑技法。2010年,他成立了自己的泥疙瘩陶艺雕塑工作室,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探索,使“平阳泥塑”得到了传承与发展,自己的雕塑创作水平和烧制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临汾市非遗项目“平阳泥塑”的传承人,先后荣获了“山西省陶瓷艺术大师”、“临汾市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李现俊)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阳泥塑”传承人 用泥巴重塑生命与灵魂|No.591
1999年12月,刘波应征入伍成为武警昆明消防支队一名战士。退伍后,忽然觉得儿时的乐趣就是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他在人们不理解和质疑中重拾课本,苦学文化课和艺考知识,考入了仰慕已久的大学雕塑专业。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阳泥塑”传承人 用泥巴重塑生命与灵魂|No.591
大学毕业后,刘波主动回到了家乡,通过考试成了一名乡村美术老师。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刘波对生育、养育自己的这片黄土地有着狂热的深情,其雕塑创作的思路和源泉大多来自农村生活的点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阳泥塑”传承人 用泥巴重塑生命与灵魂|No.591
泥塑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泥塑一直伴随着人类生活不断传承与发展,最早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阳泥塑”传承人 用泥巴重塑生命与灵魂|No.591
泥塑的基本用料为泥土,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要经过筛、磨、泡、捶、摔、揉等多项环节精心和制,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或蜂蜜,然后密封在陶缸内发酵6到12个月。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阳泥塑”传承人 用泥巴重塑生命与灵魂|No.591
家乡的民俗风情,晋南农民的生活点滴,村里人的“家长里短”都能成为他的创作素材。刘波不仅继承了“平阳泥塑”的传统技法,而且接受了正统的科班训练,又有大师给予更丰富的艺术滋养,泥塑的创作实现了质的飞跃。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阳泥塑”传承人 用泥巴重塑生命与灵魂|No.591
平时,刘波只要看见感兴趣的人或物,就准能用手里的泥快速准确地捏出来,达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更绝的是刘波不用见真人,仅靠一两张照片作参考就可以创作出写实人像雕塑,而且极其传神,纤毫毕现。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阳泥塑”传承人 用泥巴重塑生命与灵魂|No.591
付出总有回报,刘波的雕塑作品得到了业内人士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多次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展览、比赛并获奖,部分作品被有关美术馆、陶瓷研究所等机构收藏。他设计制作的城市雕塑也被安放在北京、内蒙、河北、宁夏等地。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阳泥塑”传承人 用泥巴重塑生命与灵魂|No.591
2009年11月,为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平阳泥塑技艺,刘波提出将陶艺、雕塑艺术带入课堂的思路。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建立起了山西省首个农村中小学陶艺雕塑工作室,也弥补了当时山西农村艺术教育的一块空白。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阳泥塑”传承人 用泥巴重塑生命与灵魂|No.591
一团团胶泥在他手中仿佛被注入了思想、注入了灵魂。其雕塑作品风格质朴、幽默,表现形式夸张、写意、粗犷,充满了灵性。刘波正在用竹刀认真地对泥塑作品的面部进行刻画。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阳泥塑”传承人 用泥巴重塑生命与灵魂|No.591
泥塑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欣赏角度也极为的丰富和多样化,更能贴近于人们的生活。刘波的雕塑作品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总是能令人耳目一新。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阳泥塑”传承人 用泥巴重塑生命与灵魂|No.591
大学四年有幸拜著名陶艺家李五奎先生为师学习泥塑陶艺,真正打开了刘波的艺术生涯之窗。在泥塑创作中,他首次将陶艺雕塑技法与写意中国画结合起来,融入了晋南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场景,开创了全新的“乡村写意”雕塑风格。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阳泥塑”传承人 用泥巴重塑生命与灵魂|No.591
刘波经常参加市、县组织的文化活动,向游客展示泥塑技艺。对刘波来说,创作可以让他体会到一种纯粹的快乐。他会跟着作品人物的状态时而悲伤、时而喜悦。有时候睡觉做了一个梦,他就会立马起身在纸上画出来,或是常常因为某个突然迸出的灵感半夜跑到工作室去创作。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阳泥塑”传承人 用泥巴重塑生命与灵魂|No.591
追求“粗犷、夸张、幽默、生动”是刘波手工制作泥塑的一大特点。在捏制的过程中既要达到形似,更要力求神似,要把泥塑作品具有的特征和细节捏制出来,让其具有生命和灵魂。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阳泥塑”传承人 用泥巴重塑生命与灵魂|No.591
“平阳泥塑”的制作要经过工艺设计、选土制泥、手工捏制、炉火烧制等环节。手工捏制一件泥塑作品非常费工费时,完成一件作品需要3至7天,甚至更长时间,需要考验制作人的耐性和耐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阳泥塑”传承人 用泥巴重塑生命与灵魂|No.591
刘波泥塑制作很有特色,先用一大团泥揉捏出一个葫芦样的长脑袋,接着抠出两个招风大耳朵,一会儿眼睛、嘴巴也塑出来了。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他竟然给手中的泥人装了两个快掉了的大板牙,一个乐呵呵的老农形象的泥塑跃然眼前。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阳泥塑”传承人 用泥巴重塑生命与灵魂|No.591
这些都是刘波捏制泥塑时常用的工具,看似不起眼的工具,刘波每天却与它们形影不离,缺一不可。用完之后,刘波都会将这些工具放到收纳盒里。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阳泥塑”传承人 用泥巴重塑生命与灵魂|No.591
2010年,由于设计的炭烧窑有缺陷,耗费3年心血创作的近百件作品一夜之间被烧成了碎片。逆境中的他又自费去北京寻访名师,重修现代雕塑技法。在著名雕塑大师于庆成先生的指导下,雕塑创作水平和烧制技术有了新的提高。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阳泥塑”传承人 用泥巴重塑生命与灵魂|No.591
刘波平时喜欢捏制人物,对人物的面部刻画精细入微,生动传神,喜怒哀乐,栩栩如生。对人物身体结构合理,造型准确,既有夸张,浪漫的写意,又有细致入微的写实,很好的继承发扬了平阳泥塑的传统技艺和艺术精华。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阳泥塑”传承人 用泥巴重塑生命与灵魂|No.591
经过多年的辛苦努力,刘波的“平阳泥塑”被列入临汾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本人也被授予“山西省陶瓷艺术大师”、“临汾市工艺美术大师”、首届“平阳工匠”提名奖、临汾市高层次人才等荣誉称号和奖项。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阳泥塑”传承人 用泥巴重塑生命与灵魂|No.591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泥塑这朵古老的民间奇葩艺术之花将大放光采。对于未来之路,刘波信心满满,他说,“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平阳泥塑’走出临汾,走遍全国,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平阳泥塑”传承人 用泥巴重塑生命与灵魂|No.591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