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首山下的“轻骑兵” 守卫大山十余年|No.53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马首山下的“轻骑兵” 守卫大山十余年|No.535
在山西省新绛县,有一支由马首山附近村庄的退伍老兵组成的护林防火队。他们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守卫大山十余年,被人们亲切的称为“马首山下的轻骑兵”。这支护林防火队有30人,队员平均年龄在四十岁左右,每年的春季之前,秋冬之季是山林火情的高发期,每个队员都会认真巡逻自己所负责的片区,以预防火情的发生。(■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孙立民)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马首山下的“轻骑兵” 守卫大山十余年|No.535
这是护林防火队应急分队驻地,它扼守山口,是出入山区的必经之地。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马首山下的“轻骑兵” 守卫大山十余年|No.535
清晨,队员们开始集合。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村里人选择外出务工,相对于不多的收入,留在这里更多是因为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对这片大山的挚爱。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马首山下的“轻骑兵” 守卫大山十余年|No.535
晨操后,队员们开始领取装备。“以前简直就是土八路,除了灭火车,没啥趁手的家伙什。现在器材精良,使用效果也非常棒!”队员们如是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马首山下的“轻骑兵” 守卫大山十余年|No.535
领到装备后的第一步就是全面检查,确保装备运行良好。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马首山下的“轻骑兵” 守卫大山十余年|No.535
整队出发。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马首山下的“轻骑兵” 守卫大山十余年|No.535
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今天,防火队开展了一次突发火情的模拟演练。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马首山下的“轻骑兵” 守卫大山十余年|No.535
远处燃起了靶火源。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马首山下的“轻骑兵” 守卫大山十余年|No.535
队员们填好灭火弹。以前如果发生山灾,车进不去,人也不容易上。现在有了灭火弹,在山腰就能有效扑救远处的火情。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马首山下的“轻骑兵” 守卫大山十余年|No.535
全部命中目标,火焰的气势马上就被压制下来。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马首山下的“轻骑兵” 守卫大山十余年|No.535
与此同时,其它队员迅速前往模拟起火点。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马首山下的“轻骑兵” 守卫大山十余年|No.535
灭火风机是队员们的得力助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马首山下的“轻骑兵” 守卫大山十余年|No.535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明火熄灭后,队员们用铁扫把彻底清理现场,确保不留下一颗火星。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马首山下的“轻骑兵” 守卫大山十余年|No.535
留下两名火场观察员后,其余人员撤离。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马首山下的“轻骑兵” 守卫大山十余年|No.535
演习完毕后,大家前往各自巡视的片区。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马首山下的“轻骑兵” 守卫大山十余年|No.535
在山区,摩托车是最为实惠便捷的交通工具。他们穿行其间,宛如一条橙龙。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马首山下的“轻骑兵” 守卫大山十余年|No.535
队员们不善言谈,总是躲避镜头,但他们愿意全心全意把自己奉献在这大山之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马首山下的“轻骑兵” 守卫大山十余年|No.535
这一方山虽然给了他们艰苦的环境,却也给了他们坚韧的品质,他们虽是小草,却是这绿水青山中最美的颜色,为森林防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马首山下的“轻骑兵” 守卫大山十余年|No.535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