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美丽的甘南,是很多游客度假旅行目的地。但很少人知道,这里还存在着一道长达400里的长城。它是明朝九边重镇固原镇河州路的一条支线。在长城内外,生活着藏、回、汉、撒拉、蒙古、土、裕固、东乡等民族。历史上,甘南是丝绸之路青海道的东端,也是唐蕃古道的咽喉。在这个被称为“民族走廊”的区域,诸民族和谐相处,但依然有保持独立个性的民族大融合还正在进行时,丝绸之路的影像也格外清晰。图为北宋时吐蕃角厮罗政权修筑的一公城遗址。(■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吕行)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拉卜楞寺是甘南夏河流域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整个藏区传统八大寺院之一。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桑科草原是拉卜楞寺的传统属地,盛产骏马。中原王朝戍守北部边疆的马匹多来自这一区域。一位藏族妇女正在放马。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甘加大草原,是藏族同胞世居之地。卡尔囊古城就座落在大夏河支流央曲的上游河谷。这是一座唐城,最早叫“雕窝”。是唐朝为了保障丝绸之路南线安全畅通而构筑的战略性城堡,此后历代有所沿用。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临潭古战的牛头城,是慕容鲜卑修筑的城堡遗址,又叫“祁连戍”。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甘南,是中原经略青藏的桥头堡。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明代的洮州卫所筑新城,位于旧城以东25公里,是明代洮州地方的军政中心。是甘南地区最大,也是全国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卫所城址。古城分为内外两部分,及其壮观。城内居民为南直隶、山西等戍边将士后裔,民俗具有江南味道。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一位藏族老人通过洮州城门。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一位老者正在讲述城隍庙的历史。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撒拉族自称“撒拉尔”,族源来自于中亚撒马尔罕,信奉伊斯兰教。他们没有文字,通用汉语,善于商贸。由于中亚血统,撒拉族自古美女如云。洮州城内,一位撒拉女店主为游客展示刺绣。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洮州呈明显的圈层居住特征。最内层是洮州城,为农耕民族汉人聚居。城墙外一圈,则是善于经商的回民聚居区域。最外层则是藏族聚落游牧带。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甘南气候呈典型的高原山地特征,较内地相对寒冷。居民们通常在十月国庆之前,就要将冬季使用的煤炭储存好。城墙下,煤堆前,一位汉族妇女正在将胡麻籽过筛,以便粮油商贩收购。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古城外城墙下一家油坊的回族老板。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一位妇女正在墩台下收获小米。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这里城墙是由两种不同的土质构成。上面是典型的黄土,下面是红土。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洮州的红土非常特殊。水洒上去之后就特别坚硬,几乎拿来就可以烧砖。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洮州卫长城修筑年代不详,所指明确的文献记载几乎没有。但有资料显示,这是明嘉靖政府将洮河流域古代形成的24关连接起来后的边墙,长达400里。嘉靖时期的闭关锁国造成了北部边疆糜烂,为了防止腹背受敌,洮州边墙才应运而生。边墙深入藏地,两边都是藏族同胞聚居的村庄。一个正在边墙下收获油菜的藏族家庭,正在迎接专程为他们做法事的拉卜楞寺喇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长城边上的藏族不事游牧,农业反倒相对发达。这位藏族姑娘放下手中活计,正在请教游客如何申请专利。她设计了一款新式藏式帐篷,感觉非常棒,她要与外面的世界共同分享这种快乐。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正要回家的藏族一家人。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三甲集,是西北最大的牲畜皮毛交易市场,在明朝时就有荼马互市马头的美誉,它是河州的东大门,古丝绸之路南道的重镇。全镇面积69.37平方公里,人口3.6万人,回、东乡等少数民族占98%。在这里,随处可以感受古代丝绸之路的繁盛场景。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每个周末,临夏的花鸟古董市场上人头攒动,水泄不通,一派热闹祥和的气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美丽甘南,别样长城!这是一个观察中华民族大融和的显微镜,这是一条兴旺发达、和谐团结的大舞台,这是丝绸之路古道上一台永不停息的强劲引擎!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美丽甘南 别样长城|No.474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