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陶瓦村是云南省弥勒市巡检司镇高甸村委会中的一个自然村,也是彝族阿哲人的聚居地,这里海拔约1700米,平均气温19.8°C,属于半干旱地区。这里彝族的阿哲人每年都要在农历正月三十至二月初二,举行隆重而繁复的祭龙仪式,以此祈愿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刘建平)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祭龙仪式共需要三天,最后一天往往也是活动中最重要的一天。图为陶瓦村口铺满的象征青山绿水的松针。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陶瓦阿哲人祭龙仪式由“打鸡卦”、 “祭公龙”、 “祭猎神”、 “小羊讨食”、 “驱祸祟”、 “祭母龙”等多个小的仪式项目组成。一大早,陶瓦村村民就在村口聚集,唱着“爱古古”。“爱古古”是当地的一个双关语,既有耕地之意,也有繁衍的意思,村民伴着歌声跳起了迎宾舞。陶瓦村彝族阿哲人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神秘的祭祀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村民们为了“百家饭”忙忙碌碌。古老而又神奇的祭龙仪式,就是祭祀自己的祖先,是对自己的根,对自己的源头出处的追寻和怀念。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祭龙节前一天,毕摩(祭祀的祭师)拎着口袋、提着葫芦,领着村子里十五岁以下的孩子挨家挨户,串门要米、要糖、要白酒,进行“小羊讨食”的活动。图为家人将小孩儿办成“小羊”,参加祭祀。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当地的姑娘们背着树叶缝制的包包。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这些漂亮的衣服是陶瓦村女性从小就准备的,在重要的场合才拿出来。这些服装浓缩了彝族阿哲人的历史和文化。彝族妇女的服饰,不仅有他们赖以为生的各种植物的抽象图案,还有他们历来敬奉的各种神物,如葫芦、青蛙、老虎、蜜蜂等等,根据彝族传说,这些神物在他们的发展历程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午饭是“百家饭”,活动费用由村民共同凑份子支出。一位村民正在查看米饭是否做熟,饭做好后要送往村委会。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不管是村民还是游客,大家齐聚村委会前,一起享用村民精心烹制的“百家饭”。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陶瓦村女子一边用水酒敬客人,一边唱歌,一般的客人往往招架不住。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祭龙时青壮年男人几乎全裸,腰系树叶衣服或棕裙,相互文身画脸,在身上绘制蝎子、蜈蚣、虎、野猪、狗、骷髅、八卦等图案,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是原始野人的模样,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龙神的青睐,得到祖先的认可。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龙祭不仅是宣告一年春耕生产的开始,也是人们乞求生育繁衍的日子,对龙神的崇拜里边有很多生殖崇拜的成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两个文身男青年帮着头戴牛头的青年系紧脖子上的绳子。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不参加文身的孩子则在一边帮忙。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文身妆画的很认真,对待自然神灵以及敬畏的事物,他们细致入微,一丝不苟。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院子里堆满了“百家饭”用过的碗筷,稍作休息,“驱祸祟”活动即将开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文身男子整装待命。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当地人使用树叶做成的扫把扫除“祸祟”。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毕摩则摇动摇铃,抱着公鸡,开始祭祀,祈愿将晦气、火灾、病魔等等全都清除出去。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礼毕,毕摩和其他人一起把携带“祸祟”的纸人送出村外,吼叫着捣烂扔在沟里,以示驱除邪恶。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仪式中,村民在村委会场院表演了传统舞蹈。他们边舞蹈边合力编织成一根绳索。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晚上,人们在村委会场院围坐成葫芦形状,每家抬出一簸萁饭菜迎接被抢走的龙女回村,全村人围成圆圈进行舞蹈,在月琴、胡琴、笛子和树叶的伴奏下,男人女人狂欢。最后人们挥泪送龙女出村寨,祭龙活动宣告结束。(本图由摄影师刘珺提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探访彝族陶瓦村祭龙节|No.431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