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介休千年琉璃 火中淬炼琉光溢彩|No.427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传承介休千年琉璃 火中淬炼琉光溢彩|No.427
山西省介休市洪山村,这里是介休市唯一一家还在烧制琉璃的作坊,作坊的主人叫刘开宝,从小受洪山窑文化影响,对琉璃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介休琉璃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琉璃已经不仅仅是个物件,更多是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含义与寓意。他说:“我的一儿一女一个在学国画,一个在学雕塑,我想让他们继续把琉璃传下去。我从祖辈手上接过这东西来,只是希望这样的技艺不会失传。”(■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康宏玉)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传承介休千年琉璃 火中淬炼琉光溢彩|No.427
介休有中国琉璃之乡的美称,介休自古以来就是古建琉璃的主要生产地。唐代的寺庙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介休窑烧制的,明清时期介休琉璃得到空前的发展,故宫的琉璃也均由介休匠人烧制。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传承介休千年琉璃 火中淬炼琉光溢彩|No.427
村民恢复的水磨模型。介休琉璃历史悠久,最主要的原因是介休洪山拥有丰富的泉水动力,依山而建的水磨机械成为了当时社会发展,琉璃、陶瓷行业生产发展,是其他地方无法攀比而且最廉价的,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动力资源。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传承介休千年琉璃 火中淬炼琉光溢彩|No.427
说起琉璃的制作技艺,从进山选料、原料加工到琉璃的塑形、烧制、上釉再烧制,看起来很简单,但却很费时间。一个大件没有三到四个月的时间根本出不来。每一道工序都很关键。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传承介休千年琉璃 火中淬炼琉光溢彩|No.427
介休琉璃有名的原因跟介休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是分不开的,大量的森林、煤炭资源为介休琉璃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釉料以及燃料。在原料的选择上,介休琉璃很是挑剔,稍有不慎,烧出来的东西就会有杂质,琉璃讲究的就是个表面的光彩以及让琉璃在建筑上千百年都不会破损。所以材质一定要有强度,要有生命。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传承介休千年琉璃 火中淬炼琉光溢彩|No.427
原料的加工,都是按照比例完成的。原料加工好之后便开始了长达半个多月的塑形流程了,塑形是最考验琉璃师傅的工序,作品出来之后传不传神,都在方寸之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传承介休千年琉璃 火中淬炼琉光溢彩|No.427
塑形分着粗型、精雕、细刻,这塑形一开始了就没有停歇的时间。这一蹲一站,一干就是大半天,全凭耐心一点一点精心雕刻。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传承介休千年琉璃 火中淬炼琉光溢彩|No.427
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干活时的心境,这都是巨大的考验。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传承介休千年琉璃 火中淬炼琉光溢彩|No.427
“我将我毕生的精力时间都耗费在了琉璃身上,虽然很累,但从来没有歇过。现在五十多了我的时间更加少了,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真正的传世之作。”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传承介休千年琉璃 火中淬炼琉光溢彩|No.427
塑形的整个工序全部完结还要细细检查,看看哪里不合适还需要进行调整,素坯必须等到自然烘干,之后便可以入窑烧制了。若不然,烧造出炉的素坯会出现很多由原料内部析出的斑点。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传承介休千年琉璃 火中淬炼琉光溢彩|No.427
这一入窑便是一个礼拜的时间,温度的把控是烧制的关键。这火要慢慢起、慢慢灭。不然烧出来会裂,那便是功亏一篑,所以整个流程都是离不开人的。烧出来之后便是要对作品进行上釉色的工作。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传承介休千年琉璃 火中淬炼琉光溢彩|No.427
上釉色也是很关键的,釉色的厚度,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不然会影响作品出来的效果。这釉色上好之后,还要入窑再烧三天。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传承介休千年琉璃 火中淬炼琉光溢彩|No.427
看着作品烧制出来之后,这悬着的心才能落下地来。每一步都是关键,一步错满盘皆空。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传承介休千年琉璃 火中淬炼琉光溢彩|No.427
用琉璃材质烧造的形形色色的砖、瓦、仙人、走兽、挑角、脊兽、龙吻、宝顶……无论构件大小,都光滑莹洁、美轮美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品质如一过硬的产品质量,就没有介休琉璃建筑历经千年依然璀璨辉煌!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传承介休千年琉璃 火中淬炼琉光溢彩|No.427
琉璃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历代文明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可以说是绝世独立,是充满着沧桑凝重气质的建筑遗存,是华夏文明的根脉所在,这就是我们要传承追寻的归属感。这是作为技艺传承人对琉璃建筑遗存热爱的一种表达方式,一种情感宣泄。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传承介休千年琉璃 火中淬炼琉光溢彩|No.427
他说:“这条路虽然很艰辛,但想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却能做出那么漂亮的物件来,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不会停下我的脚步。”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传承介休千年琉璃 火中淬炼琉光溢彩|No.427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