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山西省平顺县东庄村,位于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院戏,是该村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该项目从有记录以来,已有六代传承人。岳丙寅,岳飞的第32代后裔世孙,也是院戏有记录以来的第六代传承人,他1968年出生,20岁进戏班学艺,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他勤奋好学,父亲是戏班演员,爷爷又是鼓乐手,家庭的耳濡目染,自己的爱好和努力,让他很快就成为戏班的骨干和传承人。每当进入腊月天,院戏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岳丙寅作为东庄村民俗活动的总策划人和总导演,是最忙碌的人。(■山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南志平)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东庄村全景图。院戏,是该村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它不同于社戏,活动仅限于在庙台和草台上演出,仅限于有关宗教和风俗的戏艺活动。它也不同于傩戏,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结合体,是在民间祭祀仪式的基础上吸取民间歌舞、戏剧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其面具艺术造型为重要手段,以驱鬼逐疫为目的。院戏以巧妙运用西皮二黄曲调,以远动的方式,走街串巷,灵活的以寺庙、居民院落等为场地的戏剧演出形式,以祭天地神灵、祭祖、为家庭祈求平安兴旺、祈福贺喜为目的是东庄村特有的民俗。形成于明朝初期,至今历代相传,每年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上演。现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正月十五上午不到七点,岳丙寅就早早的来到舞台上给院戏演员化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一位村民让院戏到他刚买的房子里唱唱,以图吉祥。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一天的活动内容安排还有什么通知,要通过村里的喇叭进行广播,村里正月的整个社火表演等活动的指挥部,就设在村里的大舞台上。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为感谢院戏的演出,院主人拿出糖来硬塞给戏班的每个成员。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从金刚顶往下走,首先必须经过一个隧道。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作为院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岳丙寅,在给演员们做示范表演。他说:“唱院戏,生、净、未、丑每个演员必须都得学,而且要选在农闲时才有时间能练。”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古老的院落洒满阳光,像时光隧道。院戏的上演,似远古的历史场景走来。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唱院戏的队伍穿梭在东庄村的古老街道上。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岳丙寅在提示演员的,外衣领口不要蹭坏化妆好的脸谱。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岳丙寅说:“灵泽王庙是东庄村中的龙王大庙,占地八百平方米,史建不详,经世代重修,明万历年间又重修。是人们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求雨的地方。”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戏班走进一户老院落,像这样的旧房子现已很少有人住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按照惯例,第一场的院戏是要在舞台对面的羲皇娲皇歇马殿前演出。羲皇娲皇歇马殿是羲皇娲皇二位神圣看戏及祈福休息的地方。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村南真武阁边是一条东西路,路往前直通龙王大庙,路左边是悬崖,漳河水从下边流过,通往河南林州的红旗渠。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村里的院戏服装器具都是村民集资买的,有千余件,包括每年的活动费用都是村民的捐款,今年是戊戍年,以属狗的集资款为主。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每个房间走走,是敬神祭神,能为家庭带来兴旺平安。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演员都是村民,化妆后都相互欣赏。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给院子里摆上供桌供品,又给先人斟满酒,让先辈们也能在天堂看上地方戏。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老房子很长时间没住人了,房主人在外地工作,计划近期修缮一下,放放鞭炮,敬神祈福,唱唱院戏。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脸谱化妆的好坏和仔细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演出的效果和形象,他把关很严。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这是一户才装修了房子不久的村民,早早的等在大门口等院戏班子,终于院戏在院子里开始演出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这是位于东庄村西金岗顶羲皇庙的灵官殿,是方园百里朝圣名地。也是三省三县的祈福圣地。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院戏有三个主角,表演《江东桥》这场戏中的挡将一出,讲的是康茂才奉军师刘伯温之命,前往江东桥去捉拿陈友凉,康茂才念与陈友凉八拜之交情义,义释陈友凉的故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非遗“院戏”:始于明朝初期 已传承六代人|No.425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