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擀毡人坚守老手艺四十载 手工打造“会呼吸”的天然纤维丨No.37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擀毡人坚守老手艺四十载 手工打造“会呼吸”的天然纤维丨No.375
山西省柳林县三交镇冯申酉,今年61岁,15岁时为求得生计,背井离乡去八十公里外的石楼县学习手工羊毛毡的擀制手艺,至今已有四十多个年头,也凭着这门手艺,冯家在十里八村也算小有名气的富裕人家。手工羊毛毡的擀制是季节性的,只能夏季生产,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变和新的替代品的出现,毡子需求量逐渐减少,如今冯师傅主要擀制些定制的羊毛毡子,不过这已不再是他们家的主要收入来源,而是一种不愿失传的技艺,更成为了一种情怀。(■本期摄影:周利平 成静静)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擀毡人坚守老手艺四十载 手工打造“会呼吸”的天然纤维丨No.375
撒毛,毡匠一手抓羊毛,另一只手用沙叉均匀、平整地将毛抖落在竹帘子上。羊毛毡,过去是许多北方人家土炕上的必备用品。羊毛是一种“会呼吸”的天然多孔纤维,吸湿放湿性强,清爽透气,隔热防寒,保温性能极好,防虫蛀,易保养,致密瓷实,经久耐磨。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擀毡人坚守老手艺四十载 手工打造“会呼吸”的天然纤维丨No.375
上水上油上面,撒一层羊毛,就要喷油喷水撒面,为了把羊毛毡化在一起,邻家小孩好奇,经常来“观摩”。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擀毡人坚守老手艺四十载 手工打造“会呼吸”的天然纤维丨No.375
卷帘卷起铺满羊毛的帘子,固定毡帘。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擀毡人坚守老手艺四十载 手工打造“会呼吸”的天然纤维丨No.375
踏毡,铺好的羊毛用帘子卷起来回用脚反复蹬搓擀制,期间,两个孙子在窑洞外不停地和爷爷逗乐。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擀毡人坚守老手艺四十载 手工打造“会呼吸”的天然纤维丨No.375
洗毡,两人坐凳上手抓绳子脚蹬毡子反复在门板上搓。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擀毡人坚守老手艺四十载 手工打造“会呼吸”的天然纤维丨No.375
在窑洞口的门板上洗毡。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擀毡人坚守老手艺四十载 手工打造“会呼吸”的天然纤维丨No.375
去瑕,洗毡过程中,发现瑕疵顺手剃掉。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擀毡人坚守老手艺四十载 手工打造“会呼吸”的天然纤维丨No.375
两人坐凳上手抓绳子脚蹬毡子反复在门板上搓拉蹬洗。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擀毡人坚守老手艺四十载 手工打造“会呼吸”的天然纤维丨No.375
洒滚烫热水以毡化定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擀毡人坚守老手艺四十载 手工打造“会呼吸”的天然纤维丨No.375
喷洒滚烫的热水使羊毛更好地毡化定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擀毡人坚守老手艺四十载 手工打造“会呼吸”的天然纤维丨No.375
跳毡,两人各支一根长棍,跳压洗毡,和撑杆跳高有几分相似。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擀毡人坚守老手艺四十载 手工打造“会呼吸”的天然纤维丨No.375
平整测量,用尺子测量长宽和对角线,最终围出符合要求的尺寸。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擀毡人坚守老手艺四十载 手工打造“会呼吸”的天然纤维丨No.375
平整拍打。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擀毡人坚守老手艺四十载 手工打造“会呼吸”的天然纤维丨No.375
捆扎羊毛毡,准备控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擀毡人坚守老手艺四十载 手工打造“会呼吸”的天然纤维丨No.375
控水晾晒出油。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擀毡人坚守老手艺四十载 手工打造“会呼吸”的天然纤维丨No.375
虽然很累但笑容依旧灿烂。手工擀制工序繁杂,有弹毛、撒毛、踏毡、洗毡、跳毡、藏边、平整、控毡、杆角等,有的工序要反复多次,期间还要喷水、喷油、洒面、洒滚烫的热水,总的来说是技术活更是体力活,费时耗力,两人一天才能擀制一张,但却没有对等的价值,老一辈人已力不从心,年轻人又不愿去做,这一门老手艺将面临断代失传。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擀毡人坚守老手艺四十载 手工打造“会呼吸”的天然纤维丨No.375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