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完成1200例骨科手术:射线下的“铅衣工匠”丨No.350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年完成1200例骨科手术:射线下的“铅衣工匠”丨No.350
宋洁富,出生于1960年7月,浙江人。现任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作为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的学科带头人,在省内率先开展了经皮椎强化术。对颅椎区畸形、上颈椎骨折、脱位的研究及手术治疗均处于省内领先地位,经枢椎椎弓根的枕颈椎融合术、颈1、2关节突螺钉固定、经口咽松解复位术填补了我省的空白,开创了省内治疗上颈椎疾患的先河。宋洁富于2000年开展椎体成形术技术,治疗患者超过了3000例,这其中包括各种高难度椎体成形术。同时,他也将椎体成形术推广应用于血管瘤等良性肿瘤、多发骨髓瘤、椎体转移瘤引起的椎体病理性压缩性骨折,其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尤其对于脊柱多发转移瘤的患者可显著减轻其疼痛症状。不仅如此,他完成的腰3椎体肿瘤全椎切除手术,在山西省尚属首例。(■山西新闻网记者:苏 航\图 冯小婧\文)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年完成1200例骨科手术:射线下的“铅衣工匠”丨No.350
宋洁富正在主持本科室的早会。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位知识渊博,见地独到的学者型领导,也是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诤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年完成1200例骨科手术:射线下的“铅衣工匠”丨No.350
查房期间,宋洁富根据一位病人的情况和其他医生讨论手术方案。每年经他手治愈的病患非常多。同时,他还是成功将患者椎体全部切除的第一人。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年完成1200例骨科手术:射线下的“铅衣工匠”丨No.350
宋洁富在工作当中极度忘我,科室成员评价他“很生猛”。平均每天要进行3到4台手术只是宋洁富工作中的一部分。到了手术日,手术量多达8到10台,一般就做到 了晚上10点多。每周定期的坐诊、每日定期的查房,此外,还有大大小小的会议。去年,宋洁富被评选为了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全国委员,这是对他学术研究的肯定,也为他的科研交流开辟了新的平台。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年完成1200例骨科手术:射线下的“铅衣工匠”丨No.350
查房期间,一位陪侍患者的家属询问患者的病况,宋洁富主任耐心的做着解释。他对待同事和患者从来都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一切从病人出发,急病人之所急,经常连续加班,超强度工作,但他从不计较自己的休息与吃饭,为科室的其他同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年完成1200例骨科手术:射线下的“铅衣工匠”丨No.350
查房期间,一位患者表示自己近日有手指麻木的情况,他便俯身查看,并进一步的进行询问。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年完成1200例骨科手术:射线下的“铅衣工匠”丨No.350
为了方便患者挂号就诊,他也借助网络平台来服务患者,只要扫面二维码,就可以查到他的出诊时间,并进行预约复诊。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年完成1200例骨科手术:射线下的“铅衣工匠”丨No.350
宋主任对一位躺在病床上的患者进行腿部检查。骨科分5个专业学科,8个亚专业学组。在他担任骨科主任的14年里,骨科床位由原来的40张扩展到现在的168张;骨科手术量由原来的每年200台左右,发展到现在每年3500台左右。在他的带领下科室有了飞速发展。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年完成1200例骨科手术:射线下的“铅衣工匠”丨No.350
查房刚结束,回到办公室的宋主任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很多前来咨询的患者和患者家属便围了上来。“按理说我应该休息一下,但是大家都这么着急,我怎么忍心拒绝。”同时他表示,现在对家庭医生的推进工作也十分必要。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资源和医疗队伍若是能够“争取”到多数患者人群,那么大医院就会有更多的精力研究疑难病症。如此分级,对于医疗资源的分配和疑难病例的探索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年完成1200例骨科手术:射线下的“铅衣工匠”丨No.350
长期进行骨科手术让宋洁富的手掌生起了厚茧。“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做科研,但是这么多需要手术的患者都离不开我。”同时,在培养基层人员、外派学习、下乡支援的过程中,宋洁富发现:“其实我们国家的骨科技术并不比国外差,真正制约的是设备。但是设备需要人才来操作,基层骨科医生队伍的培养十分必要。”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年完成1200例骨科手术:射线下的“铅衣工匠”丨No.350
因为工作优异,宋洁富获得无数荣誉,展开的这张证书是他获得的全国三下乡先进个人荣誉。他曾先后荣获“全国三下乡先进个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职业道德模范”、“山西省卫生厅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共产党员”、“山西省卫生厅好医生”、“两个文明建设模范科主任”、“三星级服务明星”等称号。并且,因为在治疗骨质疏松的出色成就,他获得国务院特贴专家。然而任何成就都不是凭空而来,是在无数次的实践当中促成的。宋洁富现在单是个人在一年内就完成了1200余台手术,平均每天要进行3到4台手术。在关节翻修、脊柱翻修、复杂骨盆骨折翻修等方面,宋洁富进行了积极地探索研究,将此类手术做严做专,成为了省内强项,这也是他近年来做的最复杂的手术。特别是椎体强化方面,上颈椎方面为我省相关专业的研究及实操 做出了特殊贡献。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年完成1200例骨科手术:射线下的“铅衣工匠”丨No.350
由于长期在手术室做手术,宋洁富的吃饭时间根本没有规律,即便在吃饭的时候,他依然在和同事聊手术。匆匆几口,一盒米饭便下了肚。“现在条件好多了,到了吃饭时间,医院还给往手术室送饭,以前手术多了,经常一天都吃不上饭。”然而现在实际的情况是,饭送到手术室,却没有时间吃,往往等手术做完,饭也早就凉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年完成1200例骨科手术:射线下的“铅衣工匠”丨No.350
在角落的柜子里摆满了医务人员的水杯,很多人都在自己的杯子上作了标记。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年完成1200例骨科手术:射线下的“铅衣工匠”丨No.350
手术即将开始,宋主任和其他医务人员一起做着准备工作。2000年左右,他为了掌握先进的骨科治疗技术开始钻习国外网站当中的精华。从图片到视频、从视频到实操,他反复练习,前后翻看百遍之多。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年完成1200例骨科手术:射线下的“铅衣工匠”丨No.350
其他医务人员与宋主任密切配合,为手术做最后的准备。无论是家人,还是同事,对他的评价都很”特殊“。“家里是旅馆”,这是妻子对宋洁富无休工作的“抱怨”;“我们主任太猛了。”这是科室成员对宋洁富尽心工作的赞扬。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年完成1200例骨科手术:射线下的“铅衣工匠”丨No.350
手术需要在射线下进行,宋洁富穿上重达30斤的铅衣做防护。“铅衣重,而且不透气,几台手术下了便满身大汗。”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年完成1200例骨科手术:射线下的“铅衣工匠”丨No.350
宋洁富在同事的配合下为患者准备“骨水泥”。这是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医用材料,它的正名是骨粘固剂,其主要成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这些技术需要进一步推广普及才能造福大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基层卫生单位的基础教育要跟上,这不是三天两头科室支援就可以解决的。要让他们掌握技术、应用技术,这才是解决基层医疗问题的根本。”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年完成1200例骨科手术:射线下的“铅衣工匠”丨No.350
这种微创手术不用开刀,打几个小孔就行,两三天以后患者就能下地走路了,手术费用也仅为开刀手术的三分之一。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年完成1200例骨科手术:射线下的“铅衣工匠”丨No.350
“老爷子,接下来会有点疼,您忍着点。”他一边做着手术,一边与患者沟通,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年完成1200例骨科手术:射线下的“铅衣工匠”丨No.350
宋洁富小心的操作着手中的工具。其实,他最初的梦想并不是医生。他的父亲是一名工人,每天看着父亲敲敲打打,宋洁福一心想学工科。考大学的志愿,宋洁富填报了三个工科相关院校。但是,这一年,他并未被招录,无奈改报了医科大。阴差阳错地,自此走上学医之路。干一行就爱一行。他发现骨科和工科竟然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工科“计较”于司、骨科“计较”于毫,二者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悟到这一点,宋洁富欢欣鼓舞,在骨科研究和学习的路上马力全开。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年完成1200例骨科手术:射线下的“铅衣工匠”丨No.350
“专业要细、要不怕苦和累、要不求回报。行医如此,做人更如此。”直到现在,宋洁富仍会不断翻看《坎贝尔骨科手术学》。这位骨科医生用他的“工匠精神”严苛地约束着自己的每一台手术,用二十余年的骨科精学培养着一批又一批后来人。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一年完成1200例骨科手术:射线下的“铅衣工匠”丨No.350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