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的泥塑情缘|No.324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老人的泥塑情缘|No.324
秦京祥,今年61岁,翼城县南梁镇南常村人。他从小爱好绘画和木刻雕塑,后来又学习传统泥塑工艺。由于他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因此他在泥塑人物的艺术造诣上取得了不少可喜成果。多年来,他投师访名、搜集资料,跑遍了全国各大古剎庙宇,吸取各地庙宇不同泥塑人物神态的精华,融会贯通后进行创新。如今,他创作的泥塑作品具有超然脱俗之风和优雅飘逸的灵动之感,令观者拍手叫绝。他的儿子秦彩军今年31岁,在他的影响下也逐渐喜欢上了泥塑和绘画,特别是泥塑的上彩工艺,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老秦说:“现在有了儿子的帮忙,干起活来轻松多了。”(■本期摄影:吕青月 毕东华)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老人的泥塑情缘|No.324
在选材上,泥塑采用的原料都是当地的红黏土。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老人的泥塑情缘|No.324
塑像需要很精细的原料,秦师傅捡出红黏土中的杂块。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老人的泥塑情缘|No.324
在红黏土中加入棉花并砸绵后,再开始制作。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老人的泥塑情缘|No.324
和泥的时候老秦告诉摄影师,把加入棉花的红黏土砸绵这个环节很重要,因为这样可以使做出的泥塑有很强的韧性,塑像不易碎裂。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老人的泥塑情缘|No.324
老秦正在操作的这个环节叫做塑骨。他讲解到,塑像无论大小,制作的时候都要先塑骨,小尊佛像就用一根木棍来“塑骨”,使得作品堆泥后既不掉泥,又不露架。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老人的泥塑情缘|No.324
作品堆积大概量的泥土后用绳子缠绕一下,这样可以起到定型的作用。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老人的泥塑情缘|No.324
秦师傅用钢尺测量塑像身子和头的比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老人的泥塑情缘|No.324
秦师傅用塑像刀一点一点开始塑形,塑出脸的轮廓。他就这样一点点的增加泥土和雕刻,一直达到想要的效果。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无论人物表情还是衣服褶皱,都需要制作者一丝不苟。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老人的泥塑情缘|No.324
秦师傅在院子里聚精会神地挥动这手里的塑像刀。经过多半天的努力,几经修饰“财神”的面部轮廓显现出来。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老人的泥塑情缘|No.324
秦师傅说年龄大了眼睛花了,有些活要让孩子完成。但是很多环节他还是放心不下,一直在旁边做指导。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老人的泥塑情缘|No.324
塑像经过24小时的阴干后,秦师傅的大早儿子秦彩军就开始打磨佛像。完成打磨工序后便开始给塑像上底色,也就是他们说的“打白”。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老人的泥塑情缘|No.324
“打白”完成后,需要继续晾晒五六个小时。晾晒完成后秦师傅就开始用铅笔在塑像上面勾勒云腾。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老人的泥塑情缘|No.324
秦师傅拿出了各式的画笔和颜料,开始给塑像上彩。虽然儿子可以帮他完成不少工作,但是塑像的精细之处秦师傅还是坚持亲自描绘。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老人的泥塑情缘|No.324
在秦老师和儿子的默契配合下,一尊漂亮的“财神”塑像就这样展现在世人面前。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老人的泥塑情缘|No.324
作品完成后,秦京祥和儿子秦彩军与自己精心塑制的作品合影留念。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老人的泥塑情缘|No.324
秦师傅多年来不断的努力也使他获得了不少的荣誉。当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时,秦京祥没有沾沾自喜,他说他要把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六旬老人的泥塑情缘|No.324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