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坊里的“圆舞曲”|No.319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豆腐坊里的“圆舞曲”|No.319
临县豆腐是山西省第一家有正规工艺标准的豆腐,其颜色纯白,入口细腻,闻有豆香,食有鲜味,因而蜚声三晋。其中,临县豆腐又以麻峪豆腐最为有名,制作技艺更是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叫杨芝应。69岁的老杨和妻子现在仍旧做着豆腐,豆腐坊里他们配合默契,在旁人看来,两人动作优美、节奏欢快,犹如在跳“圆舞曲”一般,老杨经常骄傲的说,“我这辈子就像是为做豆腐而生的,在临县城,我初做豆腐时是年龄最小的,现在我又是年龄最大的。”(■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刘众民)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豆腐坊里的“圆舞曲”|No.319
改革开放后,老杨和妻子开了家庭豆腐店,做豆腐需要起早贪黑,但他们却感觉虽苦尤甜。图为老杨夫妇正在磨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豆腐坊里的“圆舞曲”|No.319
为了豆腐质量100%过关,他们将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很快,这个小小的豆腐坊就成为县政府等机关灶和14个饭店指定的生产点,产品供不应求。图为他们正在进行过滤的工序。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豆腐坊里的“圆舞曲”|No.319
老杨的妻子李贵连66岁了,依旧从早忙到晚,干起活来比小伙子都利落,是老杨的贤内助。图为正在进行煮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豆腐坊里的“圆舞曲”|No.319
老杨和妻子进行再过滤。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豆腐坊里的“圆舞曲”|No.319
临县的豆腐如此有名,不仅在于产自临县的黑豆品质高,还在于它的做法独特,都说平川人点豆腐用卤水,太原市用石膏(硫酸钙),而临县豆腐用卤冰(氯化镁),所以临县豆腐味道好,有筋骨,吃着香。图为点卤工序。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豆腐坊里的“圆舞曲”|No.319
两口子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都做的非常仔细。图为他们正在进行去汤。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豆腐坊里的“圆舞曲”|No.319
他们将豆腐进行装包,等待着豆腐成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豆腐坊里的“圆舞曲”|No.319
翻扣也是做豆腐的最后一道工序。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豆腐坊里的“圆舞曲”|No.319
做完豆腐后,老杨妻子进行最后的清洁,保证豆腐坊的卫生。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豆腐坊里的“圆舞曲”|No.319
老杨和妻子将做好的豆腐装车。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豆腐坊里的“圆舞曲”|No.319
给前来买豆腐的顾客称斤。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豆腐坊里的“圆舞曲”|No.319
每一个买到豆腐的顾客,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豆腐坊里的“圆舞曲”|No.319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