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No.304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戏里戏外|No.304
在山西吕梁山中的黄河边上,坐落着一座古镇,这座古镇的名字叫碛口。历史上的碛口曾一度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这成就了碛口的繁荣。这里的黑龙庙依山傍水,屹立在碛口古镇最高的地方,是古镇祈雨的宙宇。当地人的祈雨都在这里进行,所以黑龙庙便常常处于香火鼎盛的状态。农历七月初一是从古流传下的集会,每到这几天,古镇商家云集,街道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最红火的还当是黑龙庙,每到这时,山西晋剧开锣启幕,特别是夜深时分,鼓乐喧天、唱腔悠扬,河对岸的陕北隔河都能听得到晋剧的鼓点音韵。喜欢看戏的老人、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嬉笑调皮的孩子,都云集于此,此时台前台后,台上台下,都是一场场的戏。(■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王燕明)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戏里戏外|No.304
戏还没开,人们早已经守候在戏场里,伏天的空气毒晒炙热,阴凉处挤满了人。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戏里戏外|No.304
拐角没人的地方便是年轻男女见面的地方。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戏里戏外|No.304
等待之余,聊天的、看热闹的、玩耍的,楼上楼下人络绎不绝。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戏里戏外|No.304
高处的角楼上有一个小鼓楼,里面挤满了人。演员们都在精心的化妆,人们趁机瞅几眼。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戏里戏外|No.304
有凉风的地方便是人们乘凉的好场所,也是演员化妆的好地方,老戏迷是他们的最忠实的粉丝,这个时候近距离接触演员,也算圆了一次“明星梦”。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戏里戏外|No.304
晋剧里女演员是最美的,同时戏前的精心的化妆也是最耗时的。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戏里戏外|No.304
演员自己瞅着俊美的脸谱,都会情不自禁的微笑起来。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戏里戏外|No.304
古代的胡须代表的是一种阳刚之美,隐隐显示一种铮铮铁骨的精神。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戏里戏外|No.304
这些色彩艳丽厚重的戏装件件都是艺术品,穿在人身上有一种浓浓的时空穿越感。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戏里戏外|No.304
戏前演员们聚在一块,边收拾边说笑。他们说轻松的气氛可以带来好的状态。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戏里戏外|No.304
尽管天气热,但上台该穿的一点也不含糊,同时穿着戏装的程序也很繁琐。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戏里戏外|No.304
“这是最沧桑的胡须,和我们的晋剧一样堪称国宝级。”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戏里戏外|No.304
演出开始了,演员们互相叮嘱准备上场。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戏里戏外|No.304
等待出场的演员在后台时不时摆姿舞袖。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戏里戏外|No.304
刚刚下场的演员快速脱去戏装,享受后台“凉爽”的空气。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戏里戏外|No.304
演员在说戏,全场的表演全靠演员之间的默契。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戏里戏外|No.304
乐队在紧张的伴奏,不敢出一丝马虎,这时有些年轻人也会挤进后台看戏。戏场间隙休息的演员各有各的心事互不相干。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戏里戏外|No.304
后台总有演员轻松的说笑声,与前台那苍劲高亢的唱腔融合成了更精彩的戏。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戏里戏外|No.304
几个村民坐在阴凉处扇着扇子喝着茶水,虽然位置有些偏,但是他们享受着无尽的快乐。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戏里戏外|No.304
铁杆戏迷不在乎炙热的阳光,也不在乎香楼呛人的青烟,因为他们一生就在戏中。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戏里戏外|No.304
黑龙庙见证了古老的岁月沧桑,也繁衍了一代代当地黄河边忠厚勤劳的儿女,也流传着一个个古老美丽的传说。一次次的穿越,一次次的传承,这就是他们的根。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戏里戏外|No.304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