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酷暑下的晋剧团丨No.302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温酷暑下的晋剧团丨No.302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当许多人呆在空调房或摇着蒲扇坐在荫凉地都感觉不适的时候,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奔波在太原市的各个角落,穿着厚厚的戏服,顶着上千度高温的舞台照明灯,唱、念、做、打,为传承晋剧艺术禅精竭虑。有句行话叫做“十二月冻死小旦,六月暖死大花脸”,意思是,小旦为保证身形窈窕,在冬天演戏时,不能多穿衣服,任凭寒风吹,而五六月间演戏,演大花脸的角色常要穿蟒袍,这一身行头罩在身上,也让人难受。夏天演戏是件难熬的事,但他们演出依然很多,他们给消夏的人们送去乡音,留下乡愁的记忆。(■本期摄影:刘建平)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温酷暑下的晋剧团丨No.302
农历六月十九(7月22日),晋剧团受邀进行演出,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拥到西村傳山园观看演出。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温酷暑下的晋剧团丨No.302
8月1日,又是一个高温天,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实验一团的演员在北营新村化妆。由于天气炎热,剧团在演出现场配置了风扇。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温酷暑下的晋剧团丨No.302
天气太热,演员隔一段时间就要跑来吹一会儿风扇。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温酷暑下的晋剧团丨No.302
戏多人少,不少演员需要一人扮演多个角色,两位患热感冒的演员依然要穿上厚厚的戏服在台上表演。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温酷暑下的晋剧团丨No.302
演员的戏服好几层,服装类型也多种多样,有水衣、胖袄、大靠等,演出需要时一件也不能少,有的角色脖子上还紧围着白领,演出服装里的胖袄还絮有实实在在的棉花。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温酷暑下的晋剧团丨No.302
演员相互帮助,把身上的插旗大靠勒紧系好。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温酷暑下的晋剧团丨No.302
正在后台候场的戏曲演员。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温酷暑下的晋剧团丨No.302
候场时,穿上戏服的王日飞找了个对外的风口给自己降温,另一个演员则不停的补充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温酷暑下的晋剧团丨No.302
演出对于体能的消耗很大,演员李国萍演完自己的角色后,拿出准备的煮鸡蛋充饥。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温酷暑下的晋剧团丨No.302
演员闫晓峰在电风扇前静静的等待上场。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温酷暑下的晋剧团丨No.302
天气十分炎热,全副武装好的武生演员王日飞不一会儿就抹一把汗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温酷暑下的晋剧团丨No.302
王日飞即便站着不动,汗珠子也很快就从脸上密密麻麻渗了出来。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温酷暑下的晋剧团丨No.302
《教子》的主演商永吉在舞台上不仅穿着戏衣,还戴着厚厚的戏帽,他头上的汗不停的往外冒。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温酷暑下的晋剧团丨No.302
正在化妆的王爱民感到汗出的太多,妆都不好画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温酷暑下的晋剧团丨No.302
演员闫晓峰不时的到风扇前用纸巾吸汗,并且仔仔细细地照镜端详,生怕破坏了脸上的妆容。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温酷暑下的晋剧团丨No.302
在《教子》里扮演三娘的青衣周文丽一下场就忍不住的擦汗。她比划着下巴告诉大家,“汗就止不住的从这儿往下流。”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温酷暑下的晋剧团丨No.302
团里的其他演员看着周文丽裤子上的汗渍,开玩笑的对她说:“是尿裤子了吧?”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温酷暑下的晋剧团丨No.302
后台看热闹的小朋友指着下场的演员说:“看他们的汗。”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温酷暑下的晋剧团丨No.302
天气太热,闫晓峰感觉身体有些不适,在演出上场间隙小憇了一会儿。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温酷暑下的晋剧团丨No.302
武生演员王日飞演完《伐子都》之后,瘫在地上一时起不来。一位跑到后台看望他的观众说,他在舞台上“后空翻”、“窜桌”、“跌扑”、“椅子功”、“云里翻”、“跳叉”、“摔僵尸”都是高难度动作,光“跳叉”就跳了十多个,不愧是三晋第一武生。 在高温酷暑的日子里,演员们碾转多地,这样的演出还将继续。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温酷暑下的晋剧团丨No.302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