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柴志峰,今年39岁,翼城县王庄乡范村人,是一名个体经营者。多年来默默地做着公益活动,被翼城人称为“好人柴”。2014年4月15日,志峰通过网络,把一群热爱公益事业的人联系到了一起,组织集体公益活动。后来他又组织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他的呼应下,更多的人加入了进来,并得到翼城县团委的肯定和支持。在他的影响下,他16岁的女儿也加入了爱心团体,成为年龄最小的一名成员。后来,他又有了成立救援队的想法,2016年,在他和几个骨干的精心筹备下,“天龙救援翼城分队”正式成立。(■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南志平 吕青月)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正在受灾现场参与救援的天龙救援队。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他们每都要在翼城唐霸广场进行训练。图中穿马甲的是准备加入救援队的预备队员。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队员们训练的都很投入,女队员也不甘示弱。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执勤现场,一名女队员正在检查对讲机声麦。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有些队员是部队退伍的老兵,这些队员往往会承担起教官的任务,对大家进行训练。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救援队进行训练的时候,好多队员的家属就在不远处观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天龙救援虽然是一支民间义务救援力量,但是队伍对队员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成为其队员最基本的条件是,必须取得红十字会的急救证以及有关部门核发的无线电资格证。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攀爬是救援的高难度动作项目,队员正在认真练习每个攀爬动作。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队员在练叉车驾驶技能。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进行攀爬训练的场地是一间借用的仓库。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队员说:“有事求援就拨打这个电话。公益救援服务、城市应急救援、自然灾害救援都属于我们的救援范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柴志峰和他的天龙救援队在翼城三中高考现场执勤。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每个队员要检验着装速度,队里接到出发任务通知队员时,对时间是有严格要求的。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训练时汗流下来,没有散队是不能擦的。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目前,这支救援队有正式队员有21名,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岗位,只要有救援行动,他们都会很快赶到现场。队员们说,单位的领导知道他们从事的是公益事业,都非常支持。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着装走路是他们练的基本功之一,救援活动队员的步行能力必须强。在救援队成立的当月,他们就步行一百公里,到阳城去为一个项目比赛执勤。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统一着装及救援装备的费用都需要队员自己出钱购买。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队员的私家车也贴上天龙救援的标志,随时准备参与救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队员们正在训练走正步的抬腿动作。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训练间隙,一名队员的妻子把她拍下的训练过程给丈夫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训练完毕后,一名女队员换上便装,骑上摩托车回家。她说:“我还得回去给孩子做饭。”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民间义务救援队丨No.294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