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花痴”老人|No.277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花痴”老人|No.277
张金清,今年71岁,山西省临汾翼城县人。从部队转业后,在翼城县城建局工作,担任绿化队队长。退休后对花草钟情不减,2008年,他在翼城县中卫乡西彰坡村以每年4000元的价格租了4亩地,开辟了一个牡丹园,与牡丹结下了浓浓的情缘。近期花开正旺,到他园子里赏花的人很多,他说:“让乡亲们不出远门就能看到好花,让周围的老人们身心得到愉悦,我就很满足了。”(■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南志平 胡波)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花痴”老人|No.277
老张每天骑车从家里来牡丹园单程需要20余公里。从建园起他便和老伴每年出去考察学习,引进新品种。先后去过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兰州等地,近20年他外出累计近十多万公里。由于退休工资难以支撑牡丹投入花销的费用,他便卖了自己的一套住房,加上女儿、儿子的支援,他先后为园子投入50余万元。现园里有牡丹品种130种、芍药100余种,其中国外进口的便有20个品种。由于他勤奋努力,专研好学,周围县市的不少人都慕名过来向他求教学习,以及移苗接花,他非但不厌其烦,且乐善好施。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花痴”老人|No.277
老人每天都要来棚子这边观察,虽然腿脚不太好,但里边的小苗还需要关照。他的老伴前不久刚做了手术,现也帮不上他,在西安看病花了9万元,经济的事也让他很头疼。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花痴”老人|No.277
一提起牡丹花,他就有说不完的话,一口气他能说出几十个牡丹品种。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花痴”老人|No.277
园子里两个赏花女孩陶醉在其中。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花痴”老人|No.277
两位当年工作的老伙计在花开正浓期相见,见面后便有说不完的话。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花痴”老人|No.277
为防止病虫害,老人要给花枝喷洒生物制剂。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花痴”老人|No.277
他对园里的每一株花像自己孩子一样熟悉。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花痴”老人|No.277
两位老人在园子门口聊的很投机。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花痴”老人|No.277
园里的牡丹植株太密了,会影响通风生长,按合理的种植面积算,他园里现在的颗数应该用地十亩,但他没这个经济能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花痴”老人|No.277
每个牡丹花的品种老人都制作了小牌子挂在枝上,并配了图片,方便大家了解花的情况。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花痴”老人|No.277
沼气池中的液渣是专给牡丹花准备的。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花痴”老人|No.277
黄豆发酵后,给牡丹花追肥。“这可是宝贝,全靠它当家。”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花痴”老人|No.277
牡丹缺不得水,水桶便是他浇地的好工具。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花痴”老人|No.277
美丽的荷包牡丹。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花痴”老人|No.277
老人在地里松土,他说:“人勤地不懒。”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花痴”老人|No.277
老人给游客讲解牡丹花的品种和花色等知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花痴”老人|No.277
老枝病枝需要老人及时清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花痴”老人|No.277
这是张金清老人牡丹园里的镇园之宝,他说:“别看叶形长得像芍药,它可是黄金牡丹,每株芽价值600元。”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花痴”老人|No.277
这株牡丹很奇特,常见的二乔是杂色花,一株上开不同花色的花,但是一花两色等分的却很少见。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花痴”老人|No.277
老人介绍说,这颗牡丹已有60年的“工龄”了,在园里算是岁数第一。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花痴”老人|No.277
附近老人们特别喜欢园子里的花,花期里有些老人会天天过来,有的老人干脆拿个马扎就坐在园子里。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七旬“花痴”老人|No.277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1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