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吴百锁,1957年出生,山西新绛县人,钟爱木板年画,为了保护和抢救古绛州木板年画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他和妻子李华把所有的精力全部倾注在木板年画的保护、收集、整理、和研究上。在保持传统手工制作的基础上,对手法和多样性上进行了很大的提高和创造。作品多次在全国、全省比赛和展览中获奖。现为当地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绛州木板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山西新闻特约摄影师:胡波 南志平)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吴百锁的年画社位于新绛县龙兴寺的旁边。画社虽然不算大,但是却很有艺术氛围,门前的一抹绿色从他的二层小楼上垂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老人特别喜欢年画这一艺术,小院里贴满了红色的木板年画。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吴老师有两个女儿,现都已成家,且都在太原工作。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吴老师的桌面上摆满了他的作品以及获奖证书。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吴老师现能制作各种类别的年画1000多种,墙上挂着的这幅作品叫《司马光砸缸》,传说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晋南。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吴老师还喜欢收集历朝历代的各种老年画以及老年画木板,现已收藏1000余幅(块)。据老人介绍,曾有人愿出500万收购,但他没有接受。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这是他收藏的最小的木刻板,如一粒花生米大小。而他收藏的最大的木板刻长宽近两米。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手工制作木板年画,首先要画稿。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第二步就是上稿,将绘好的画稿翻贴在平整光滑的木板上。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作品所使用的木板多用绛州产的枣木、杜梨木等坚硬耐磨的木板材,再经过特殊处理才能使用。雕刻模板是最关键的一环,用到各种刀具有几十把,先刻线板,再刻色板。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木板雕刻好后就该印刷了,印刷前要调好色料。吴老师正在认真观看颜色变化。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吴老师拿出他的宝贝。“这是前几年乡村找的,现在不好找,这种东西是烧柴通过烟道留下的炭黑,制作一些特殊的木板年画离不开它。”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这是多年前攒下的,天津化工采购供应站加工厂出品的染料。”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还有,这样的墨汁哪里也找不到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印刷一般需要四色四板套印,一幅画才能完成,而最多的套色需要七种。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绛州木板年画的有些作品在印完墨线稿或主要套色部分后,需要再用手工填色。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夜深了,老人还在忙碌着。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装裱是作品的最后一道工序,这是一幅完成装裱后以焦裕禄为内容的木版年画。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吴老师常用的印章。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龙兴寺和吴老师的木版年画社只有一墙只隔。众人手持的是他创作的十米木版年画,据老人说:“这幅作品创下了目前全国最长纪录。”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老人拉着他创作的超长木版年画,脸上洋溢着自豪。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吴和他的手工木板年画|No.275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1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