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艺女匠人|No.26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木艺女匠人|No.265
翔子,一个标准的“80后”文艺女青年,没有出身科班,也没有师出名门,仅仅是因为喜爱,她便从一名泳坛健将,转身成为一名手工木艺的爱好者。木制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但随着各种现代材质的出现,很多木制品已经慢慢失去了原有的使用价值,而更多的表现为艺术形式。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认识、了解、传承这一个传统手工技能,并在其中获得乐趣,于是去年11月,她在太原的滨河路上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小馆。(■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武 博)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木艺女匠人|No.265
翔子在原始木料上画出木勺的形状。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木艺女匠人|No.265
她将木料夹在台钳上,用挖刀挖木勺的“勺”的部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木艺女匠人|No.265
在木料上测量划线,控制木勺的厚度。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木艺女匠人|No.265
利用电动工具(带锯)将木料切薄。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木艺女匠人|No.265
根据划线,去掉木勺前后多余的木料。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木艺女匠人|No.265
使用拉花锯,手工将木勺的形状切割出来,这全部是手工完成的,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木艺女匠人|No.265
木勺的形状已经初具端倪,接下来就是造型的步骤。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木艺女匠人|No.265
在砂轮机上使用比较粗的砂轮进行造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木艺女匠人|No.265
砂轮的规格有很多,制作每一件器物,都需要在各种砂轮之间不断切换。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木艺女匠人|No.265
使用较细的砂轮,对勺柄部分进行细致的处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木艺女匠人|No.265
木勺内部的深度,是需要通过匠人的手感来决定的,太厚了显得笨拙,太薄了就容易出现纰漏,所以在使用挖刀的时候,需要非常小心。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木艺女匠人|No.265
木勺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矫正,以确保与原本的设计一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木艺女匠人|No.265
用风机使木腊融化,在木料预热“气孔”张开时,让木腊渗入到木料中,起到封存水分和增亮的效果。防止木料变形开裂。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木艺女匠人|No.265
擦木蜡油,使木勺表面光滑,充满光泽。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木艺女匠人|No.265
每天,翔子的木艺小屋都会聚集很多木艺爱好者和小朋友,翔子都会很耐心的为他们讲解手工制作的方法。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木艺女匠人|No.265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1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