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砂锅工艺的新生机|No.259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砂锅工艺的新生机|No.259
孝义市兑镇镇是一个千年古镇,历史文化深厚、传统技艺繁多、民间能人辈出。兑镇镇杏野村的杏野砂锅制作工艺始于宋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该工艺以当地独有的白、黑、灰粘土及观音土为原料,工艺独特,生产的系列产品色泽纯正、造型优美、表里光洁、壁薄体轻,耐热压、耐酸碱、耐用久,以其独有的工艺特色誉满三晋。近年来,当地政府将砂陶产业作为拓宽村民增收的一项新兴产业来发展,使这项古老的工艺得以传承并焕发新的生机。图中,一名工人正在对模具进行打磨。(■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郭建华)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砂锅工艺的新生机|No.259
工人在为刚做出的砂锅粘耳柄。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砂锅工艺的新生机|No.259
工人师傅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砂锅放在凉晒架上。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砂锅工艺的新生机|No.259
凉晒中的各类砂锅制品。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砂锅工艺的新生机|No.259
未进行烧制的砂制火锅半成品。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砂锅工艺的新生机|No.259
工人正在为鸳鸯火锅的边上描釉。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砂锅工艺的新生机|No.259
工人在调配釉子原料。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砂锅工艺的新生机|No.259
放置在模具中的砂锅盖。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砂锅工艺的新生机|No.259
据工人介绍,这是一种特制的砂罐,用于烧制不接触火的特殊砂器。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砂锅工艺的新生机|No.259
技术工在为保健锅粘手柄。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砂锅工艺的新生机|No.259
刚刚做好的保健锅,等待凉干后进行烧制。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砂锅工艺的新生机|No.259
冬天气温较低,从模具中取出的砂锅干的比较慢,需要把它们放在火炕上,这样能加快生产速度。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砂锅工艺的新生机|No.259
院里存放的等待烧制的各类产品。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砂锅工艺的新生机|No.259
正在炉堂内烧制的砂锅。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砂锅工艺的新生机|No.259
经过两个多小时1200多度的高温烧制,砂锅可以出炉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砂锅工艺的新生机|No.259
砂锅出炉后还不能直接冷却,需要进行退火工序。将其放另一个特制的炉堂中慢慢退热,才能保证其不开裂。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砂锅工艺的新生机|No.259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1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