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和他的风匣丨No.229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李和他的风匣丨No.229
风箱,也叫风匣,一种古老的活塞式鼓风器,记载始见于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成书于1634年),沿用至今。在晋北一些偏远山区,如今风箱依旧是家中做饭的必备物件,它通过伸出箱外的拉杆,驱动活塞往复运动,促使活瓣一启一闭,以达到鼓风的目的。家住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的李存虎,今年66岁,自幼跟父亲学木匠,在当地做风箱小有名气。2014年,制作的小风箱参加了定襄县201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 赵延军 ■摄影师 李国伟)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李和他的风匣丨No.229
家住山西省定襄县的李存虎,今年66岁,自幼跟父亲学木匠手艺,他制作风箱在当地很有名。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李和他的风匣丨No.229
李师傅正在用推刨将不平的原材料进行推平加工。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李和他的风匣丨No.229
在制作风箱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工具。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李和他的风匣丨No.229
风箱由很多种部件组成,李师傅正在加工风箱的出风口的零部件。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李和他的风匣丨No.229
拉大锯可是技术活,李师傅手持锯子正在锯木。整个风匣都是由木头拼接,不用任何的胶水或钉子进行固定,所以在拼接处的锯齿尤为重要。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李和他的风匣丨No.229
李师傅正在制作一个家用的风箱,用锤子将各个部件组装好。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李和他的风匣丨No.229
李师傅正在对风箱的进风口进行开孔工作。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李和他的风匣丨No.229
李师傅说,制作一个家用的风箱最少也的3-4天。风箱基本成型,李师傅正在进行检查工作。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李和他的风匣丨No.229
通过伸出风箱外的拉杆,驱动活塞往复运动,方可出风,而风箱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用鸡毛来做密封材料。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李和他的风匣丨No.229
这是李师傅一生中制作的第二个小风箱,东西虽小,但部件样样俱全,制作起来要比家用的风箱费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李和他的风匣丨No.229
李师傅和自己制作的家用风箱和小风箱合影。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李和他的风匣丨No.229
李师傅在当地制作风箱小有名气,由于没有现货,前几天一客户将他自己用的风箱买走了,李师傅将做好的风箱搬回家中。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李和他的风匣丨No.229
风箱主要是配合家中的大灶锅使用,李师傅为了不让风箱在屋中占地方,将一块平整的岩石盖到风箱上,平时可以放锅碗瓢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李和他的风匣丨No.229
小风箱参加当地非遗展出,荣获的证书。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老李和他的风匣丨No.229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1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