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陈海平,今年48岁,吕梁市柳林县孟门镇人,因先天发育不良,手足无指畸形。26年前,初中毕业的他由于家境贫寒放弃了升入高中的机会,在出生的孟门镇做了一名小学代教。后来由于身体原因被调到条件好点的总校做一名后勤管理员,但他舍不得山里的孩子,去年他又一次回到大山。陈老师在手足残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站着讲课,胳膊夹着粉笔书写。用自己的信念和热情为大山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如今,陈海平一个人撑起了刘家山整所学校。他的付出也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先后10次被评为“出乡模范教师”、2次被评为“出县模范教师”。他所教过的学生,很多都已走出大山,进入高等院校深造。而陈老师依旧坚守在大山。“人在社会上活一次,就应该做一点事业,不能白白来一趟这个世界。”陈老师说。(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冯帅)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因先天发育不良,陈海平老师手足畸形,没有完整的手和脚,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子。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早晨,陈海平老师在教室内收拾桌凳,等待来上课的孩子们。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收拾完教室后,陈老师接了一盆水洗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陈海平老师在手足残疾的情况下,坚持用胳膊夹着粉笔在黑板上书写。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一间不大的教室里面共有六个孩子。一、二、三年级各一个学生,再加上三个学前班的学生,还有唯一的老师陈海平。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陈老师依靠着指缝间的力量夹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为了教学上互相不干扰,陈老师会事先给学前班的学生安排练字,然后再分别给一至三年级的学生讲课。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陈老师在给一年级的孩子讲汉语拼音。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陈老师在给三年级的孩子讲数学课。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陈老师在帮孩子批改课堂练习作业。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小花(化名)曾是陈老师的学生,利用假期回到学校辅导学前班的妹妹。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下课后,陈老师带着孩子们在院子角落里的简易组合滑梯处玩耍。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孩子们很喜欢围坐在陈老师身边听他讲故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从事代教工作至今,陈海平每月的工资从最初的50元涨到现在的1500元,日子依旧过得很清苦。他平时吃住都在学校,生活用品也全靠自己购买。陈老师把山上的荒地开垦出来种些蔬菜、养些蜂酿蜜,这样一来除了节省自己的开支外,还可以供学生吃用。图为陈老师去往养蜂的地方。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陈老师穿上防护服检查蜂箱。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陈老师穿上防护服检查蜂箱。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陈老师利索地抽出其中一块台基条,查看上面的蜜蜂数量。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看到这个大家伙了么?这就是蜂王啊!”陈老师指着蜂群中的一只蜜蜂说到。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陈老师在学生家中做家访。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在科技的带动下,陈老师能很熟练的使用微信联系蜂蜜买家。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孩子的眼神,仿佛在述说着什么。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无指”老师扎根山区养蜂育人26年|No.206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1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