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皮腔灯影戏三皇庙古戏台消夏演出纪实|No.1534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孝义皮腔灯影戏三皇庙古戏台消夏演出纪实|No.1534
7月13日,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贾家庄三皇庙古戏台,上演了一场消夏皮腔灯影戏。孝义皮腔灯影戏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盛夏之际,为更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孝义市皮影木偶艺术研究会会长侯建川带领弟子们为市民游客演出皮腔灯影戏。将非遗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人们心间,尽享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山西新闻特约摄影师:孙燕)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孝义皮腔灯影戏三皇庙古戏台消夏演出纪实|No.1534
皮腔灯影戏开始前,乐师们敲起各自的乐器,先来一段前奏,这些乐师都是一把好手,有的人已退休,有时演艺活动会邀请他们出演。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孝义皮腔灯影戏三皇庙古戏台消夏演出纪实|No.1534
省级传承人马世明、董柏兰都是农民,是老一辈皮影戏人,演绎演唱很专业。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孝义皮腔灯影戏三皇庙古戏台消夏演出纪实|No.1534
马世明、董柏兰在演绎,冯世香皮腔演唱《五更鸣》灯影戏。马世明的手指灵活地操控着三根竹杆,幕布上的人物时而蹙眉沉思,时而挥袖起舞,每一个动作都精准传神;董柏兰则专注于配合皮影的走位,让光影中的故事更具张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孝义皮腔灯影戏三皇庙古戏台消夏演出纪实|No.1534
清亮婉转的皮腔唱腔从幕后传来,这是冯世香在演唱。皮腔是孝义皮影戏特有的唱腔,音色高亢而不失细腻,如黄土高原上的山丹丹花般热烈动人。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孝义皮腔灯影戏三皇庙古戏台消夏演出纪实|No.1534
皮腔灯影戏是由乐师弹奏各种乐器,和演绎皮影老师加上唱皮腔的老师组成。侯建川、董柏兰等人在演出皮腔灯影戏《大变化》。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孝义皮腔灯影戏三皇庙古戏台消夏演出纪实|No.1534
马世明、董柏兰在演出皮腔灯影戏《大变化》。这部戏讲述了新时代农村的发展变迁。马世明与董柏兰操控着皮影,将农民脸上的喜悦与憧憬刻画得入木三分,仿佛在讲述他们自己的生活故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孝义皮腔灯影戏三皇庙古戏台消夏演出纪实|No.1534
皮腔灯影戏,演绎老师要不断换各种皮影道具,直到整部剧演完结束。第九代皮影戏传承人侯毅,第十代皮影戏传承人赵永琪在整理准备演出的皮影道具。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孝义皮腔灯影戏三皇庙古戏台消夏演出纪实|No.1534
冯世香、马世明、董柏兰都是老一辈皮腔灯影戏人,表演起来非常默契。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孝义皮腔灯影戏三皇庙古戏台消夏演出纪实|No.1534
侯建川孝义皮影戏研究会会长,经常上场就是边演边唱,正在和马世明董柏兰出演《义虎救樵夫》片段。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孝义皮腔灯影戏三皇庙古戏台消夏演出纪实|No.1534
候毅,侯建川会长之子,孝义皮腔灯影戏非遗第九代传承人,在每部戏中常常忙后勤工作,整理下场的皮影,他正在调试刚修好的皮影孙悟空。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孝义皮腔灯影戏三皇庙古戏台消夏演出纪实|No.1534
作为孝义皮影戏研究会会长,侯建川是这门非遗文化传承路上的 “掌舵人”。他不仅自己精通皮影戏的演、唱、奏,还常年奔走于各地,挖掘整理传统剧目,培养年轻传承人。无论是田间地头的小型演出,还是国家级的非遗展示,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常说:“非遗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要活在人们生活中的文化。”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皮腔灯影戏,他带领团队走进校园、社区、景区,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着非遗文化。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喜爱上这门古老的艺术,为皮腔灯影戏注入了新的活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孝义皮腔灯影戏三皇庙古戏台消夏演出纪实|No.1534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