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传承非遗面塑技艺 巧手捏制特色花馍|No.1459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婆媳传承非遗面塑技艺 巧手捏制特色花馍|No.1459
随着春节的临近,手工花馍制作进入高潮。1月22日,稷山县太阳乡坞堆村73岁的后稷面塑制作技艺传人赵定一与儿媳一同捏制家乡特色花馍。(■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史云平)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婆媳传承非遗面塑技艺 巧手捏制特色花馍|No.1459
赵定一自16岁起便跟随外祖母学习此技艺,至今已创作出多种造型的花馍,适用于祝寿、结婚、满月、乔迁等场合。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婆媳传承非遗面塑技艺 巧手捏制特色花馍|No.1459
面塑,作为一种非遗技艺,以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深受群众喜爱。稷山花馍造型丰富多样,有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等图案。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婆媳传承非遗面塑技艺 巧手捏制特色花馍|No.1459
赵定一与儿媳运用捏、揪、挑、压、搓、拨、按等手法,将面团塑造得栩栩如生,其色彩搭配鲜艳,多采用红、黄、绿、紫等对比强烈的颜色,极具视觉冲击力,且制作出的花馍既具有食用价值,又有很强的观赏性。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婆媳传承非遗面塑技艺 巧手捏制特色花馍|No.1459
在稷山的传统民俗中,花馍在婚丧嫁娶、逢年过节、小孩满月、生日祝福、老人祝寿等各项活动中都必不可少,承载着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平安吉祥等美好心愿,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婆媳传承非遗面塑技艺 巧手捏制特色花馍|No.1459
婆媳之间的传承确保了稷山面塑技艺能够代代相传。婆婆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技巧传授给儿媳,儿媳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可以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进行创新,使面塑技艺不断发展和完善。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婆媳传承非遗面塑技艺 巧手捏制特色花馍|No.1459
每一个花馍的造型、色彩和寓意都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婆媳传承非遗面塑技艺 巧手捏制特色花馍|No.1459
赵定一所捏制的面塑作品题材广泛,龙凤腾而欲飞,八仙人物栩栩登云,花卉虫鸟个个艳美。无论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还是自然界的动植物,在她的手中都能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婆媳传承非遗面塑技艺 巧手捏制特色花馍|No.1459
她对面塑作品的色彩搭配有着独特的理解,彩色浓淡适中,使作品形象逼真如生。通过巧妙运用各种颜色,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婆媳传承非遗面塑技艺 巧手捏制特色花馍|No.1459
随着时间推移,赵定一深知传承的重要性,儿媳的加入让她看到了面塑技艺延续的希望。婆媳二人常常在温馨的家中,一坐就是一整天,揉面、塑形、上色,每一个步骤都认真细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婆媳传承非遗面塑技艺 巧手捏制特色花馍|No.1459
赵定一作为稷山面塑非遗传承人,她的技艺传承对于保护和弘扬稷山面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她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到稷山面塑的独特魅力,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对面塑技艺产生兴趣,为这一古老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婆媳传承非遗面塑技艺 巧手捏制特色花馍|No.1459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